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腐皮镰刀菌的危害 | 第9页 |
1.2 常规消毒方法 | 第9-10页 |
1.2.1 消毒剂消毒法 | 第10页 |
1.2.2 臭氧消毒法 | 第10页 |
1.2.3 紫外线消毒法 | 第10页 |
1.3 光催化杀菌的优势及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3.1 光催化法杀菌的优势 | 第11-12页 |
1.3.2 光催化法是杀灭腐皮镰刀菌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光催化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1.5 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6-23页 |
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16-17页 |
2.2 催化剂材料的制备 | 第17-18页 |
2.2.1 Ag/TiO_2粉体的制备 | 第17-18页 |
2.2.2 N/ TiO_2粉体的制备 | 第18页 |
2.2.3 Er~(3+):YAlO_3/TiO_2粉体制备 | 第18页 |
2.3 腐皮镰刀菌的培养与孢子悬液的制备 | 第18-19页 |
2.4 三种催化剂粉末杀灭腐皮镰刀菌孢子 | 第19页 |
2.5 Ag/TiO_2光电极的制备 | 第19页 |
2.6 光催化燃料电池装置 | 第19-20页 |
2.7 主要分析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7.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20页 |
2.7.2 X-射线衍射 | 第20页 |
2.7.3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 | 第20页 |
2.7.4 光学显微镜 | 第20页 |
2.7.5 菌种计数 | 第20-21页 |
2.7.6 三维荧光光谱 | 第21页 |
2.7.7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21页 |
2.7.8 分子重检测 | 第21-22页 |
2.7.9 线性扫描曲线 | 第22页 |
2.7.10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光催化灭活腐皮镰刀菌效能与机制 | 第23-34页 |
3.1 光催化剂表征 | 第23-25页 |
3.1.1 X-射线衍射 | 第23-24页 |
3.1.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24-25页 |
3.2 光催化灭活腐皮镰刀菌效能 | 第25-30页 |
3.2.1 杀菌效果 | 第25-26页 |
3.2.2 显微镜 | 第26-27页 |
3.2.3 三维荧光光谱 | 第27-29页 |
3.2.4 分子重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3 光催化灭活腐皮镰刀菌机制 | 第30-34页 |
第四章 光催化燃料电池体系性能初探 | 第34-40页 |
4.1 光电极的制备 | 第34页 |
4.2 光电极的表征 | 第34-39页 |
4.2.1 电流-时间曲线 | 第34-35页 |
4.2.2 库伦效率 | 第35-36页 |
4.2.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| 第36-37页 |
4.2.4 极化曲线与功率密度曲线 | 第37-38页 |
4.2.5 光电极的扫描电镜图 | 第38-39页 |
4.3 光催化燃料电池的杀菌效能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0-41页 |
5.1 结论 | 第40页 |
5.2 建议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7页 |
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