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--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--岩层移动论文

舒兰市采空区地面塌陷风险评价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采空区地面塌陷变形基本理论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采空区地面塌陷风险评价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6-17页
第2章 舒兰市工程地质条件第17-26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概况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象水文第17-19页
    2.2 地形地貌第19页
    2.3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层岩性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2.4 地质构造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褶皱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断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第24-25页
    2.5 水文地质条件第25-26页
第3章 舒兰市地面塌陷特征第26-56页
    3.1 研究区地面塌陷发育地质背景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位置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气象水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地形地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地层岩性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地质构造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水文地质第28-29页
    3.2 研究区煤层概况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煤田发育总体特征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要煤矿信息第31-34页
    3.3 地面塌陷遥感解译信息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遥感数据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解译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地面塌陷解译标志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解译结果第36-39页
    3.4 研究区地面塌陷特征第39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地面塌陷分布特征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地面塌陷发育特征第39-49页
    3.5 研究区物探资料解释推断第49-52页
    3.6 研究区地面塌陷影响因素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地质条件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诱发因素第53页
    3.7 研究区地面塌陷形成机制分析第53-56页
第4章 研究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第56-65页
    4.1 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评价因子的选取第57-58页
    4.2 危险性评价模型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评价因子权重计算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单因素信息量值计算方法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层次分析-信息量法组合赋值评价模型第60-61页
    4.3 地面塌陷危险性分析与区划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计算研究区评价因子权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计算单因子不同级别信息量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研究区危险性评价第63-65页
第5章 研究区地面塌陷易损性评价和风险评价第65-69页
    5.1 研究区地面塌陷易损性评价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易损性评价指标选取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地面塌陷易损性评价第66-67页
    5.2 研究区地面塌陷风险分区第67-69页
第6章 结论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6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6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GARCH随机利率模型下的亚式期权定价
下一篇: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