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吕留良文章学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一、吕留良其人及文章学著述概说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吕留良生平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吕留良文章学著述概说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 诗文集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 评点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 选编类第13-14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现状与意义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意义第16-18页
第一章 文章学著作版本辨析第18-26页
    一、评点类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《吕子评语》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《吕晚村先生论文汇钞》第21-22页
    二、编选类第22-26页
第二章 文体论第26-35页
    一、历代对古文与时文关系的争辩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何为古文、时文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古文时文各自为体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以古文为时文第29-30页
    二、吕留良“古文时文皆为文”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古文时文皆以载道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注重时文的文学性第33-35页
第三章 文道论第35-46页
    一、吕留良的理学观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尊朱辟王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格物致知第36-37页
    二、理学视域下的文道观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文与道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复古之道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文道合一第41-46页
第四章 文气论第46-55页
    一、气的地位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以气为主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理主气辅第48-49页
    二、气的类型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气势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骨气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气韵第52-55页
第五章 方法论第55-65页
    一、意象批评第55-57页
    二、推源溯流第57-59页
    三、知人论世第59-62页
    四、以书画喻文第62-65页
第六章 接受与影响第65-72页
    一、对明代主流学派的总结第65-69页
    二、清代桐城派的先驱第69-72页
结语第72-74页
附录 吕晚村先生论文汇钞补编第74-87页
    附录一第74-81页
    附录二第81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93页
攻读硕士期间作品发表情况第93-94页
后记第94-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交通公平性的交通网络设计模型及应用
下一篇:基于结构健康长期监测的岩溶隧道结构受力分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