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地下水论文

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筛选方案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3-22页
    1.1 地下水中有机物的污染现状第13页
    1.2 地下水中有机物检测指标名单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3 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筛选方案的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1.4 项目依托与研究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项目依托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21-22页
第2章 地下水中有机物筛选方案的形成第22-47页
    2.1 筛选方案总体情况第22页
    2.2 有机物备选范围的形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备选内容的确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备选内容的筛选原则第23-24页
    2.3 有机物初选名单的形成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筛选内容的确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筛选方法的形成第25-28页
    2.4 有机物初步名单的形成第2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分类阶段筛选内容的确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分类过程依据的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分类过程选择的分类方法第3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有机物初步名单的形成第41页
    2.5 有机物筛选名单的形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排序阶段筛选内容的确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排序阶段筛选原则的确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排序阶段评分方法的确定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有机物筛选名单的形成第45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5-47页
第3章 地下水中有机物筛选方案的验证第47-90页
    3.1 有机物备选范围的形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我国与地下水质量有关标准的确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国外与地下水质量有关标准的确定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备选范围选定数据源的筛选第49页
    3.2 有机物初选名单的形成第49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国内标准有机物指标筛选第4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国外标准有机物指标筛选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国内外标准形成的有机物初选名单第67-76页
    3.3 有机物初步名单的形成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目标有机指标数据的查询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目标有机指标分类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国内外标准形成的有机物初步名单第78-81页
    3.4 有机物筛选名单的形成第81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标准中有机物筛选名单的验证与讨论第81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评分方法敏感性以及不稳定性分析第87-8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89-90页
第4章 我国东北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筛选名单的形成第90-111页
    4.1 东北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初选名单的形成第90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具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挥发性有机物名单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具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名单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具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有机氯农药有机物名单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具实验室检测能力有机物初选名单第92-96页
    4.2 东北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初步名单的形成第96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初步名单数据的查询第96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初步名单的毒性以及暴露情况分级结果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东北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初步名单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东北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初步名单的验证与讨论第101页
    4.3 东北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筛选名单的形成第101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东北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筛选名单的形成第101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筛选名单的讨论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东北地区筛选名单与标准中有机指标的对比第108-11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10-111页
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111-113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111页
    5.2 建议及不足第111-113页
参考文献第113-119页
致谢第119-120页
附录第120-121页
附件第121-135页

论文共13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DELTA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及其在生产线上的分拣策略研究
下一篇:行政审批服务水平提升策略研究--以唐山市曹妃甸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