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1页 |
一、选题的缘起及研究价值 | 第8-9页 |
二、吴翌凤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吴翌凤生平 | 第11-16页 |
一、读书应试,“吴中才子” | 第12-13页 |
二、中年出游,江湖之士 | 第13-15页 |
三、落叶归根,归隐吴门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吴翌凤交游考述 | 第16-26页 |
一、早年 | 第16-23页 |
(一)诗歌盟友——吴翌凤与沈起凤的交往(附沈清瑞、林蕃钟) | 第16-19页 |
(二)谈经论道——吴翌凤与余萧客 | 第19-20页 |
(三)书林同道——吴翌凤与鲍廷博 | 第20-23页 |
二、中年——吴翌凤与赵纯斋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秀外慧中,丰神高朗:论吴翌凤《曼香词》 | 第26-55页 |
第一节 吴翌凤的词学观 | 第26-34页 |
一、“再续梦窗之旧谱,一洗草堂之陋音” | 第26-30页 |
二、推尊姜张,兼及北宋 | 第30-31页 |
三、主张词生于情 | 第31-34页 |
第二节 吴翌凤词的分期问题 | 第34-37页 |
一、前期 | 第34-35页 |
二、后期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吴翌凤词的题材内容 | 第37-46页 |
一、“我亦江南未归客”:羁旅乡愁词 | 第37-41页 |
二、历尽沧桑始多情:吊古述怀词 | 第41-42页 |
三、形神兼备、别有寄托:咏物词 | 第42-44页 |
四、生动传神、以画抒怀:题画词 | 第44-45页 |
五、其他 | 第45-46页 |
第四节 吴翌凤词的艺术风貌 | 第46-55页 |
一、丰神高朗,而兼密丽 | 第46-51页 |
二、深于言情,词韵婉转 | 第51-53页 |
三、小令精美,秀外慧中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吴翌凤的词学地位 | 第55-59页 |
第一节 吴翌凤与浙西词派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 吴翌凤与浙派殿军郭麐 | 第56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