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2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5页 |
1.1.1 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布置形式 | 第12-13页 |
1.1.2 郑州市南三环半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必要性 | 第13-14页 |
1.1.3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特点 | 第15-21页 |
1.2.1 主体工艺选择 | 第15-17页 |
1.2.2 臭气的收集和处理 | 第17-19页 |
1.2.3 安全与消防设计 | 第19-20页 |
1.2.4 与地上式污水处理厂对比分析 | 第20-21页 |
1.3 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| 第21-24页 |
1.3.1 国外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发展概况 | 第21-22页 |
1.3.2 国内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发展概况 | 第22-24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4-26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2 南三环半地下污水处理厂及对比地上污水处理厂简介 | 第26-30页 |
2.1 南三环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简介 | 第26-27页 |
2.1.1 设计进出水水质 | 第26页 |
2.1.2 工艺流程 | 第26-27页 |
2.2 对照地上污水处理厂工程简介 | 第27-28页 |
2.2.1 设计进出水水质 | 第27-28页 |
2.2.2 工艺流程 | 第28页 |
2.3 对比分析 | 第28-30页 |
3 厂区工程设计特点分析 | 第30-49页 |
3.1 总体工艺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 污水预处理段主要构筑物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2.1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构筑物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2.2 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构筑物设计 | 第32页 |
3.2.3 初沉池构筑物设计 | 第32页 |
3.3 污水二级处理段工艺及构筑物设计 | 第32-35页 |
3.3.1 生物反应池工艺的选择和设计 | 第33-34页 |
3.3.2 二沉池池型选择及构筑物设计 | 第34-35页 |
3.3.3 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构筑物设计 | 第35页 |
3.3.4 鼓风机房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选型 | 第35页 |
3.4 污水深度处理段工艺及构筑物设计 | 第35-39页 |
3.4.1 混凝沉淀工艺的选择和设计 | 第35-37页 |
3.4.2 过滤工艺的选择和设计 | 第37-38页 |
3.4.3 消毒工艺的选择和设计 | 第38-39页 |
3.5 污泥处理段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 | 第39-40页 |
3.5.1 污泥均质池设计 | 第39页 |
3.5.2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选型 | 第39-40页 |
3.6 除臭工艺设计 | 第40-44页 |
3.6.1 除臭工艺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3.6.2 生物除臭装置的设计 | 第42-44页 |
3.6.3 半地下式与地上式污水处理厂除臭工艺的设计对比 | 第44页 |
3.7 工艺设备安装 | 第44-47页 |
3.7.1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设备的安装 | 第44-45页 |
3.7.2 鼓风机的安装及注意事项 | 第45-46页 |
3.7.3 半地下式与地上式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对比 | 第46-47页 |
3.8 其他细节设计 | 第47-48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4 运行实践分析 | 第49-60页 |
4.1 进水水量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2 全年运行情况分析 | 第50-53页 |
4.2.1 全年进水水质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2.2 全年出水水质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2.3 与对照地上污水处理厂比较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3 冬季运行状况分析 | 第53-59页 |
4.3.1 冬季进水水质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3.2 冬季出水水质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.3 与对照地上污水处理厂比较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5 土地利用及投资成本分析 | 第60-63页 |
5.1 土地利用 | 第60-61页 |
5.2 投资运行成本分析 | 第61-6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6.1 结论 | 第63-64页 |
6.2 展望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获奖情况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