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 
| Abstract | 第4页 | 
| 绪论 | 第7-36页 | 
|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| 第7-16页 | 
| 文献综述 | 第16-34页 | 
| 创新之处 | 第34-36页 | 
| 第一章 殖民统治与战后东南亚排华 | 第36-51页 | 
| 第一节 殖民统治与东南亚华人移民 | 第37-39页 | 
| 第二节 殖民统治对东南亚华族问题的影响 | 第39-48页 | 
| 1.2.1 分而治之的族群政策 | 第39-43页 | 
| 1.2.2 华族与土著族群之间的族群分层 | 第43-45页 | 
| 1.2.3 中间人少数族群的华裔 | 第45-47页 | 
| 1.2.4 东南亚社会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的分离 | 第47-48页 | 
| 小结 | 第48-51页 | 
| 第二章 种族支配主义与东南亚排华 | 第51-86页 | 
| 第一节 种族支配主义与种族支配理论 | 第52-58页 | 
| 2.1.1 种族支配的定义 | 第52-54页 | 
| 2.1.2 基于种族支配动机的制度性种族主义与人际间种族主义 | 第54-58页 | 
| 第二节 战后东南亚支配群体的种族支配建构与排华 | 第58-61页 | 
| 2.2.1 支配群体的含义 | 第58-59页 | 
| 2.2.2 族群支配模式与东南亚排华 | 第59-61页 | 
| 第三节 东南亚主体族群对政治支配地位的建构:马来西亚 | 第61-66页 | 
| 第四节 东南亚主体族群对经济支配地位的建构:马来西亚、印尼 | 第66-76页 | 
| 第五节 东南亚原住民经济落后原因分析 | 第76-85页 | 
| 小结 | 第85-86页 | 
| 第三章 种族支配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民族国家建构与东南亚排华 | 第86-133页 | 
| 第一节 民族、民族国家建构与国家文化 | 第87-101页 | 
| 3.1.1 民族与民族建构 | 第87-88页 | 
| 3.1.2 民族国家建构与对少数族群的压制 | 第88-90页 | 
| 3.1.3 民族国家建构与文化 | 第90-93页 | 
| 3.1.4 对公民民族主义的反思 | 第93-97页 | 
| 3.1.5 亨廷顿的移民同化思想 | 第97-101页 | 
| 第二节 马来西亚国家建构与排华 | 第101-115页 | 
| 3.2.1 基于种族民族主义的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 | 第101-103页 | 
| 3.2.2 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与马来文化的普及 | 第103-109页 | 
| 3.2.3 马来西亚统一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华文教育的抗争 | 第109-115页 | 
|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国家建构与排华 | 第115-129页 | 
| 3.3.1 苏加诺的多元统一式的民族国家建构思想 | 第116-121页 | 
| 3.3.2 印尼国籍协商会对华人融入印尼民族的主张 | 第121-122页 | 
| 3.3.3 民族统一建设协会及其全面同化思想 | 第122-124页 | 
| 3.3.4 苏哈托时代的全面同化思想 | 第124-127页 | 
| 3.3.5 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尼华人文化 | 第127-129页 | 
| 小结 | 第129-133页 | 
| 第四章 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排华对华人社会的影响 | 第133-145页 | 
| 第一节 排华导致华人的再移民 | 第133-136页 | 
| 第二节 华人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限制 | 第136-137页 | 
| 第三节 经济民族主义下的华人经济 | 第137-142页 | 
| 第四节 排华加强了华人的身份认同 | 第142-144页 | 
| 小结 | 第144-145页 | 
| 结语 | 第145-150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150-158页 | 
|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158-159页 | 
| 后记 | 第159-1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