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高层写字楼建筑钢结构的对比分析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高层建筑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高层建筑发展状况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高层建筑的特点第10-11页
    1.2 高层混合结构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混合结构的定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混合结构的特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混合结构的发展概况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筒体结构的优缺点第14页
    1.4 新型钢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的提出第14-15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-16页
第二章 空间钢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体系的基本力学原理特点第16-3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6页
    2.2 协同式空腹夹层板的构造特点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协同式钢空腹夹层板的基本几何尺寸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协同式钢空腹夹层板的构造要求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抗剪连接件的构造要求第18-19页
    2.3 协同式钢空腹夹层板的基本力学原理第1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协同式钢空腹夹层板的基本假定和力学计算模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等代刚度确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基本方程建立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矩形平面周边简支的钢网格空腹夹层板结构的求解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钢空腹夹层板的内力计算第28-31页
    2.4 协同式钢空腹夹层板实用计算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2.5 钢网格式框架力学性能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三章 高烈度区盒式筒中筒结构反应谱与静力弹塑性分析第36-56页
    3.1 基于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发展第36页
    3.2 反应谱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规范反应谱第38页
    3.3 静力弹塑性方法原理和实现方法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静力弹塑性分析原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建立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实施过程第40-41页
    3.4 基于MIDAS-building的弹塑性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非线性单元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加载方式第43页
    3.5 反应谱分析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工程概况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周期振型结果比较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剪重比计算结果比较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刚重比计算结果比较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比较第50页
    3.6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静力弹塑性参数设置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结构性能点分析结果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层间位移角结果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塑性铰的分析结果第52-54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第四章 空间钢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分析第56-6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4.2 筒体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剪力滞后的定义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剪力滞后的影响因素第57页
    4.3 空间钢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简化数值分析模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剪力滞后量化指标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剪力滞后效应沿结构高度的变化规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角柱设置对剪力滞后的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楼板厚度对剪力滞后的影响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窗裙梁刚度对剪力滞后的影响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网格式框架对剪力滞后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第五章 空间钢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在高烈度地区的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第67-8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67页
    5.2 分析模型第67-70页
    5.3 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第7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结构的自振周期对比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剪力分配规律对比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剪力滞后效应对比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倾覆弯矩分配特征对比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结构位移响应对比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结构屈服情况对比分析第78-82页
    5.4 经济性对比分析第8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2-84页
第六章 空间钢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第84-103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84页
    6.2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84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动力弹塑性分析步骤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动力弹塑性运动方程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材料本构关系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滞回曲线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地震波的选取第89-91页
    6.3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第9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顶点位移时程曲线比较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基底剪力时程曲线比较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基底弯矩时程曲线比较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楼层剪力曲线比较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楼层位移曲线比较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层间位移角曲线比较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7 结构塑性发展分析第101-102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-106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03-104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04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1页
致谢第111-112页
附录一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(第一作者)第112-113页

论文共11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以聚合物刷/环糊精为载体制备纳米金属及其催化性能研究
下一篇:工程化CTL凝胶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