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框架及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 | 第13-15页 |
2.1 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3页 |
2.2 疲劳测量评价与监测 | 第13-14页 |
2.3 疲劳生物数学模型及相关应用 | 第14页 |
2.4 疲劳风险管理体系 | 第14-15页 |
第三章 疲劳管理规章对比研究 | 第15-31页 |
3.1 国内外疲劳管理规章简介 | 第15页 |
3.2 立法进程 | 第15-20页 |
3.2.1 中国 | 第15-17页 |
3.2.2 欧美国家 | 第17-20页 |
3.3 规章内容解析与对比 | 第20-29页 |
3.3.1 飞行值勤期 | 第21-26页 |
3.3.2 飞行时间 | 第26-27页 |
3.3.3 累计时间限制 | 第27-28页 |
3.3.4 休息要求 | 第28-29页 |
3.3.5 疲劳风险管理 | 第29页 |
3.4 启示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运营人飞行疲劳风险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 | 第31-38页 |
4.1 概述 | 第31-32页 |
4.1.1 安全管理体系(SMS)与疲劳风险管理体系(FRMS) | 第31页 |
4.1.2 疲劳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| 第31-32页 |
4.2 疲劳风险管理体系(FRMS)的四大支柱 | 第32-36页 |
4.2.1 疲劳风险管理体系政策与文件 | 第32页 |
4.2.2 疲劳风险管理 | 第32-35页 |
4.2.3 疲劳风险管理体系安全保证 | 第35页 |
4.2.4 疲劳风险管理体系安全促进 | 第35-36页 |
4.3 疲劳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 | 第36-38页 |
4.3.1 规划 | 第36-37页 |
4.3.2 实施被动性的疲劳风险管理 | 第37页 |
4.3.3 实施主动性的和预测性的疲劳风险管理 | 第37页 |
4.3.4 安全保证过程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| 第38-62页 |
5.1 飞行人员疲劳预测系统 | 第38-45页 |
5.1.1 设计原理 | 第39-40页 |
5.1.2 系统的输入 | 第40-42页 |
5.1.3 系统的输出 | 第42-43页 |
5.1.4 实例应用 | 第43-45页 |
5.2 睡眠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| 第45-57页 |
5.2.1 问卷的设计 | 第45-46页 |
5.2.2 实施方法 | 第46页 |
5.2.3 评分方法 | 第46-49页 |
5.2.4 处理方法 | 第49-52页 |
5.2.5 实例应用 | 第52-57页 |
5.3 体动仪 | 第57-59页 |
5.3.1 数据的收集 | 第58-59页 |
5.3.2 数据的处理 | 第59页 |
5.3.3 实例应用 | 第59页 |
5.4 认知绩效测试 | 第59-61页 |
5.4.1 信息的收集 | 第59-60页 |
5.4.2 数据的处理 | 第60-61页 |
5.4.3 实例应用 | 第61页 |
5.5 疲劳报告 | 第61-62页 |
5.5.1 报告的收集 | 第61页 |
5.5.2 报告的处理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2页 |
6.2 创新之处 | 第62-63页 |
6.3 研究的局限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附录A | 第69-71页 |
附录B | 第71-7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