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技术及机理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特种加工技术概述 | 第9-11页 |
1.2.1 特种加工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| 第9-10页 |
1.2.2 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电弧加工技术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3.1 电弧加工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1-12页 |
1.3.2 电弧加工的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4 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技术的概述 | 第12-15页 |
1.4.1 超声加工技术简述 | 第12-13页 |
1.4.2 超声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.3 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技术简述 | 第14-15页 |
1.5 电弧加工设备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6 开放式数控系统简述 | 第16页 |
1.7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机理研究 | 第18-27页 |
2.1 电弧放电加工基本原理 | 第18-19页 |
2.2 电弧放电加工机理研究 | 第19-22页 |
2.2.1 电弧放电通道的形成 | 第19-20页 |
2.2.2 材料的蚀除 | 第20页 |
2.2.3 蚀除材料的排出 | 第20-21页 |
2.2.4 极间介质的消电离 | 第21-22页 |
2.3 超声振动辅助对电弧加工的影响机理 | 第22-26页 |
2.3.1 超声对放电通道影响机理 | 第22-23页 |
2.3.2 超声振动对极间间隙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3.3 超声振动对蚀除物排出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2.3.4 超声振动对电弧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机床设计 | 第27-43页 |
3.1 电弧加工机床技术要求 | 第27页 |
3.2 机床总体结构设计 | 第27-31页 |
3.2.1 机床工作台 | 第28-29页 |
3.2.2 立柱 | 第29-30页 |
3.2.3 工作液槽 | 第30-31页 |
3.3 旋转超声主轴 | 第31-35页 |
3.3.1 主轴整体结构设计 | 第32页 |
3.3.2 超声换能器 | 第32-35页 |
3.4 变幅杆的设计 | 第35-42页 |
3.4.1 变幅杆概述 | 第35页 |
3.4.2 变幅杆的材料选择与设计计算 | 第35-39页 |
3.4.3 变幅杆的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| 第39-42页 |
3.5 机床整体性能检验与测试 | 第4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数控系统 | 第43-57页 |
4.1 数控系统硬件结构 | 第43-45页 |
4.2 数控系统控制策略 | 第45-47页 |
4.3 电弧加工伺服进给系统的分析 | 第47-49页 |
4.3.1 Z轴进给运动的控制策略 | 第47-48页 |
4.3.2 伺服控制系统的实现 | 第48-49页 |
4.4 数控系统硬件模块的通讯 | 第49-53页 |
4.4.1 运动控制卡概述及通讯方式 | 第49-51页 |
4.4.2 伺服运动模块通讯 | 第51-52页 |
4.4.3 反馈部分的通讯 | 第52-53页 |
4.5 电机的开环调试 | 第53-54页 |
4.6 控制柜的设计 | 第54-55页 |
4.7 运动控制系统 | 第55-56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实验研究 | 第57-62页 |
5.1 实验条件 | 第57-58页 |
5.2 实验结果分析研究 | 第58-61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1 结论 | 第62页 |
6.2 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