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论文--土工机械、挖掘机械论文--平整机械、铲运机论文--平地机论文

应用于平地机动力总成的液阻悬置机理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.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. 液阻悬置系统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.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.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3.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1-13页
第二章 液阻悬置隔振器及其理论第13-23页
    2.1. 液阻悬置基本组成构件及工作原理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液阻悬置基本组成构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液阻悬置工作原理第14-15页
    2.2. 液阻悬置性能评价指标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动刚度、滞后角和阻尼系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最低二次硬化刚度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力传递率与位移传递率第17页
    2.3. 液阻悬置常见分析方法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力学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集总参数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键合图建模第19-21页
    2.4 液阻悬置有限元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有限元方法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流固耦合方法论第21-2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三章 平地机动力总成系统振动测试及橡胶隔振设计第23-41页
    3.1. 动力总成隔振测试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测试方法规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测试结果分析第24-28页
    3.2. 动力总成悬置参数的优化设计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的初步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在ADAMS中参数优化设置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优化结果分析第32页
    3.3. 动力总成系统减振器初步设计第32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橡胶隔振器结构设计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减振器刚度及强度校核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橡胶减振器动特性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3.4.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四章 发动机总成液阻悬置仿真设计与分析第41-58页
    4.1. 液阻悬置材料设置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橡胶本构模型的确认与参数确定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硅油及金属材料设置第44页
    4.2. 通用条件参数设置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. 边界条件及载荷设置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接触及网格化分设置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流固耦合关键技术第47-48页
    4.3 仿真结果及特性分析第48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静特性结果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1 橡胶主簧静特性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2 硅油隔振器静特性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动特性结果分析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1 橡胶主簧动特性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2 硅油隔振器动特性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五章 硅油减振器振动测试与分析第58-66页
    5.1. 试验台搭建第58-59页
    5.2. 橡胶主簧实验结果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. 预载对橡胶主簧动特性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. 激励振幅对橡胶主簧动态特性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5.3. 硅油隔振器实验结果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硅油隔振器与橡胶主簧结果对比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激励振幅与频率对硅油隔振器动特性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硅油隔振器1-5hz单频激励结果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5.4.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六章 仿真结果验证及各项参数特性分析第66-84页
    6.1. 仿真结果验证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橡胶主簧本构模型的验证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硅油隔振器流固耦合仿真结果验证第67-68页
    6.2. 研究分析各参数对动特性影响第68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振幅的影响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预载的影响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频率的影响第80-83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节第83-84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4-86页
    7.1 全文总结第84-85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85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Kinect的特定说话人跟踪系统的研究与实现
下一篇:g-C3N4光催化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