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现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1.1.1 砖建筑的艺术价值 | 第8-9页 |
1.1.2 我国砖材料发展现状 | 第9页 |
1.1.3 当代砖建筑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对象概述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3 研究意义及目标 | 第17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 研究框架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砖的艺术表现要素及形式 | 第20-41页 |
2.1 砖的基本概述 | 第20-22页 |
2.1.1 砖的分类 | 第20-21页 |
2.1.2 砖的材料性能 | 第21-22页 |
2.1.3 砖墙基本砌法 | 第22页 |
2.2 基于砖自身特性的表现要素及形式 | 第22-33页 |
2.2.2 砖的尺寸及表现方式 | 第22-26页 |
2.2.3 砖的色彩及表现方式 | 第26-29页 |
2.2.4 砖的质感及表现方式 | 第29-33页 |
2.3 基于砖建造方式的表现要素及形式 | 第33-39页 |
2.3.1 砖作为承重结构的表现形式 | 第33-35页 |
2.3.2 砖的肌理及表现方式 | 第35-38页 |
2.3.3 砖的空透感及表现方式 | 第38-3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当代砖建筑其艺术表现新趋势 | 第41-66页 |
3.1 材料特性提升下的砖艺术表现 | 第41-48页 |
3.1.1 尺寸形状多样化 | 第42-45页 |
3.1.2 色彩的丰富化 | 第45-47页 |
3.1.3 质感的差异化 | 第47-48页 |
3.2 建造方式转变下的砖艺术表现 | 第48-57页 |
3.2.1 从规律到自由 | 第50-54页 |
3.2.2 从封闭到空透 | 第54-57页 |
3.3 当代材料观念的转变趋势 | 第57-64页 |
3.3.1 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观念 | 第57-59页 |
3.3.2 材料研究的现象学转向 | 第59-6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四章 当代砖建筑艺术表现策略 | 第66-92页 |
4.1 作为承重结构的砖艺术表现 | 第66-71页 |
4.1.1 拱券结构的当代演绎 | 第66-70页 |
4.1.2 拱壳结构的当代演绎 | 第70-71页 |
4.2 作为结构模板的砖艺术表现 | 第71-76页 |
4.2.1 拱券结构的当代演绎 | 第72-74页 |
4.2.2 拱壳结构的当代演绎 | 第74-76页 |
4.3 围护体系中砖的艺术表现 | 第76-81页 |
4.3.1 围护体系中砖的肌理营造 | 第77-79页 |
4.3.2 围护体系中砖的空透呈现 | 第79-81页 |
4.4 表皮体系中砖的艺术表现 | 第81-90页 |
4.4.1 砖筑形式的表皮呈现 | 第81-83页 |
4.4.2 砖建筑表皮的肌理营造 | 第83-86页 |
4.4.3 砖建筑表皮的空透呈现 | 第86-9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五章 结论及反思 | 第92-98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92-93页 |
5.2 对砖材料发展现状的反思与展望 | 第93-94页 |
5.3 当代砖艺术表现的批判与反思 | 第94-96页 |
5.4 对当代砖建筑实践的启示 | 第96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-10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03-104页 |
附录一 常见砖墙砌法汇总 | 第104-105页 |
附录二 常见的透空砌筑方式汇总 | 第105-107页 |
附录三 案例篇 | 第107-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