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软件论文--程序设计、软件工程论文--软件工程论文

深圳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配网管理系统研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5页
第二章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概述第15-19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第15页
    2.2 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特征第15-16页
    2.3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第16-17页
    2.4 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GIS技术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电网资源服务平台第17-1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三章 深圳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第19-43页
    3.1 深圳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深圳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现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深圳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 3.2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配网生产“两本手册”的固化及改造需求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间层规范管理需求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班组现场作业需求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第22页
    3.3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总体架构设计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系统的建设思路和设计原则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系统构架设计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技术构架设计第23-24页
    3.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第2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班组日志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电子化移交管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快速复电管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工作票管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操作票管理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缺陷管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配网台帐管理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生产计划管理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9 停电管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0 运行方式管理第35-36页
    3.5 系统的信息化集成设计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基于LBS的应用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与安全接入平台集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与知识管理系统集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与物资管理系统集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与企业微信集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与电网资源服务平台集成第38-39页
    3.6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软件平台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硬件平台第41-42页
    3.7 系统安全设计第42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四章 深圳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第43-59页
    4.1 系统实施目标和范围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系统实施目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系统实施范围第43页
    4.2 系统的开发实现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于全电网资源服务云平台的图形化设计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用户体验设计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构建平台+应用模式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第49-50页
    4.3 系统应用情况及效益分析第50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系统应用情况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效益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结论与展望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3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东北地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
下一篇: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性研究--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