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滑桩—挡土墙联合支挡结构作用机理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| 1.3 研究目标 | 第14-15页 |
| 1.4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2 联合支挡结构体系受力特性及位移分析 | 第16-51页 |
| 2.1 概述 | 第16页 |
| 2.2 三维仿真模型建立 | 第16-20页 |
| 2.3 联合支挡结构体系模拟结果分析 | 第20-44页 |
| 2.4 联合支挡结构体系的变形协调过程 | 第44-49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3 联合支挡结构体系的荷载分担比研究 | 第51-59页 |
| 3.1 概述 | 第51页 |
| 3.2 抗滑桩与混凝土基座顶部的荷载分担比 | 第51-55页 |
| 3.3 抗滑桩与混凝土基座侧面的荷载分担比 | 第55-58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4 联合支挡结构体系中抗滑桩内力计算 | 第59-66页 |
| 4.1 概述 | 第59页 |
| 4.2 抗滑桩受力特性 | 第59-61页 |
| 4.3 悬臂桩简化法求抗滑桩内力 | 第61-65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5 结论及建议 | 第66-68页 |
| 5.1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5.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67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| 附录1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技成果目录 | 第74-75页 |
| 附录2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