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线路工程论文--线路构造论文--路基论文

季冻区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温度场特性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季节性冻土冻融特性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路桥过渡段的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冻土区温度场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保温措施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步骤和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第18-19页
第二章 路桥过渡段温度场的现场监测及分析第19-39页
    2.1 工程概况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工程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候条件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地质条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路桥过渡段设计第21页
    2.2 路桥过渡段地温监测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现场位置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温监测方案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温度传感器及设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温度传感器的布置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温度传感器的保护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数据的采集第28页
    2.3 温度监测结果分析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天然地表下的地温变化规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路肩处地温变化规律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坡脚处地温变化规律第32-33页
    2.4 冻深随时间变化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天然地表下的冻深随时间变化规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路肩处冻深随时间变化规律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坡脚处冻深随时间变化规律第36-3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 季节性冻土路桥过渡段温度场有限元模拟第39-56页
    3.1 路桥过渡段温度场基本理论及控制方程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温度场基本理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温度场控制微分方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传热学的基本传导方式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热分析的三类边界条件第43-44页
    3.2 路桥过渡段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本假定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计算区域的确定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网格的划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材料参数的确定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第46-48页
    3.3 计算模型的验证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初始温度场的验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天然地表和路桥过渡段温度场的验证第49-5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第四章 路桥过渡段保温措施效果的数值分析第56-69页
    4.1 保温板的作用原理及保温效果影响因素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保温板的作用原理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影响保温板效果的因素第57-58页
    4.2 路桥过渡段保温板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有限元模型的构建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材料的热物理参数第60页
    4.3 计算结果分析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普通路桥过渡段温度场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保温板路桥过渡段温度场分析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路桥过渡段保温板时效性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成都膨胀土基坑支护设计参数选取研究
下一篇:铁道车辆双空气弹簧动态特性试验台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