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7页 |
1.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发展历程 | 第10-14页 |
1.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2.1 溶液法 | 第14-15页 |
1.2.2 水热/溶剂热法 | 第15页 |
1.2.3 微波法 | 第15页 |
1.2.4 超声法 | 第15页 |
1.2.5 机械化学法 | 第15-16页 |
1.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 | 第16-21页 |
1.3.1 吸附和分离 | 第16-17页 |
1.3.2 化学传感器 | 第17-19页 |
1.3.3 药物的传递 | 第19-20页 |
1.3.4 多相催化 | 第20-21页 |
1.4 胶体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介绍 | 第21页 |
1.5 锂-氧气电池及其基于碳的正极材料的研究介绍 | 第21-26页 |
1.6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7-31页 |
2.1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1.1 实验试剂 | 第27-28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8页 |
2.2 电极材料的制备以及Li-O_2电池的组装 | 第28-29页 |
2.2.1 电解液的配制 | 第28页 |
2.2.2 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| 第28-29页 |
2.3 MOF材料结构、微观形貌、气体吸附及电化学性能表征 | 第29-31页 |
2.3.1 X射线粉末衍射(XRD) | 第29页 |
2.3.2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和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29页 |
2.3.3 O_2吸附 | 第29页 |
2.3.4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室温/溶剂热条件下合成胶体M-MOF-74(M=Zn,Co) | 第31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31-32页 |
3.2 胶体M-MOF-74(M=Zn、Co)的合成 | 第32-33页 |
3.2.1 室温下合成胶体M-MOF-74(M=Zn、Co) | 第32页 |
3.2.2 溶剂热合成胶体Co-MOF-74 | 第32-33页 |
3.3 产物的结构及性质表征 | 第33-34页 |
3.3.1 X射线粉末衍射(XRD) | 第33页 |
3.3.2 形貌的表征 | 第33-34页 |
3.4 室温下不同碱性添加剂对Zn-MOF-74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5 溶剂热条件下合成胶体Co-MOF-74 | 第35-39页 |
3.5.1 不同钴盐对产物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5.2 酸性添加剂对产物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5.3 不同浓度乙酸添加剂对产物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5.4 表面活性剂PVP对产物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胶体Co-MOF-74的形貌调控及其Li-O_2电池应用探索 | 第41-49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胶体Co-MOF-74的制备 | 第41页 |
4.3 混合溶剂中DMF:H_2O体积比R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4.3.1 产物的XRD图谱分析 | 第42页 |
4.3.2 产物的微观形貌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3.3 不同形貌结构胶体Co-MOF-74的生长机制 | 第43-44页 |
4.4 产物的O_2吸附性能比较 | 第44页 |
4.5 不同尺寸形貌的Co-MOF-74作为Li-O_2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比较 | 第44-4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5.1 研究总结 | 第49页 |
5.2 前景展望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9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