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緒論 | 第7-17页 |
—、選題背景及意義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現狀 | 第8-16页 |
三、研究思路與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《左傳》“君子曰”生成的時代背景 | 第17-25页 |
第一節 社會生產力的狀況 | 第18-19页 |
第二節 政治形勢發展的特點 | 第19-21页 |
第三節 思想文化的變動 | 第21-24页 |
小結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《左傳》“君子”釋義與實名“君子” | 第25-42页 |
第一節 《左傳》“君子”釋義 | 第25-29页 |
第二節 古之遺愛:子產 | 第29-33页 |
第三節 古之遺直:叔向 | 第33-37页 |
第四節 社稷為重:晏嬰 | 第37-40页 |
小結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《左傳》“君子曰”建構的禮論系統與孔孟荀的比較 | 第42-52页 |
第一節 禮的理論:“敬上”“修身” | 第42-44页 |
第二節 禮的內在精神:“禮”“儀”相分 | 第44-46页 |
第三節 禮的實踐:“德”“力”“時”結合 | 第46-47页 |
第四節 禮的功利性:“荷其祿” | 第47-49页 |
第五節 禮的表現形式:“仁”“義”“禮”結合 | 第49-50页 |
小結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《左傳》“君子曰”所涉君臣觀與孔孟荀的比較 | 第52-64页 |
第一節“君子”立君的觀念:“度其德,量其力” | 第52-55页 |
第二節“君子”選官的觀念:“舉善為官” | 第55-57页 |
第三節 為君之道:“舉人之周,與人之一” | 第57-60页 |
第四節 為臣之道:“忠為令德” | 第60-63页 |
小結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《左傳》“君子曰”其他思想與孔孟荀的比較 | 第64-73页 |
第一節 善惡觀 | 第64-66页 |
第二節 民本思想 | 第66-68页 |
第三節 治民之法 | 第68-70页 |
第四節 憂患意識、信、孝 | 第70-71页 |
小結 | 第71-73页 |
結語 | 第73-76页 |
致謝 | 第76-77页 |
參考文獻 | 第77-84页 |
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| 第84-85页 |
附錄:《左傳》“君子曰”1匯 | 第85-99页 |
附表:《左傳》代表性“君子”言論一覽 | 第99-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