杰拉尔德·维兹诺的后印第安生存抗争书写
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绪论 | 第14-38页 |
第一节 多样书写:维兹诺的文学成就概述 | 第14-17页 |
第二节 维兹诺文学研究综述 | 第17-33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7-28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8-33页 |
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及意义 | 第33-38页 |
第一章“后印第安”和“生存抗争”的界定 | 第38-58页 |
第一节 从“印第安”到“后印第安” | 第38-49页 |
一、“印第安”:哥伦布的错误命名 | 第39-41页 |
二、尚无定论的称谓之争 | 第41-43页 |
三、维兹诺的“后印第安”说 | 第43-49页 |
第二节 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与印第安“生存抗争” | 第49-58页 |
一、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 | 第50-52页 |
二、“生存抗争”:为了生存的抗争 | 第52-58页 |
第二章 历史的抗争——哥伦布神话的改写 | 第58-76页 |
第一节 哥伦布之后的美国变迁 | 第58-65页 |
一、丰裕社会:白人的美国梦 | 第58-61页 |
二、印第安人的美国噩梦 | 第61-65页 |
第二节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功过说 | 第65-66页 |
第三节 《哥伦布的后裔》:戏仿与改写 | 第66-76页 |
一、从英雄到小丑:哥伦布的形象颠覆 | 第67-69页 |
二、从蛮夷到文明:为印第安文化正名 | 第69-71页 |
三、从阿美利加到阿斯尼加:历史轨迹的改写 | 第71-76页 |
第三章 生存空间的争夺——新世界的塑造 | 第76-98页 |
第一节 失去的土地逝去的族人 | 第76-81页 |
一、囿于藩篱:印第安人的保留地 | 第76-79页 |
二、魂归何处:印第安人口的变化 | 第79-81页 |
第二节 印第安文艺复兴的“归家”范式 | 第81-87页 |
一、印第安身份的回归 | 第82-84页 |
二、印第安典仪的回归 | 第84-87页 |
第三节 维兹诺的新世界书写 | 第87-98页 |
一、维兹诺的“出走”历程 | 第87-90页 |
二、第三空间:治愈灵魂之殇 | 第90-93页 |
三、第四世界:重启朝圣之旅 | 第93-98页 |
第四章 话语权的争夺——口述与文字的融合 | 第98-122页 |
第一节 消失的话语权 | 第98-105页 |
一、岌岌可危:同化政策下的印第安语言 | 第99-102页 |
二、蛮化扭曲:主流话语中的印第安人形象 | 第102-105页 |
第二节 印第安文学的单复数 | 第105-111页 |
一、口述传统:纯正的印第安文学 | 第105-109页 |
二、书面文学:用他者的语言叙事 | 第109-111页 |
第三节 维兹诺的话语权抗争的书写 | 第111-122页 |
一、口述话语的书面呈现 | 第112-115页 |
二、话语权的失去的书写 | 第115-118页 |
三、话语权的归来的书写 | 第118-122页 |
第五章 恶作剧者的抗争——后印第安勇士书写 | 第122-144页 |
第一节 印第安文学中的恶作剧者 | 第122-128页 |
一、印第安故事中的恶作剧者 | 第122-125页 |
二、当代印第安文学的恶作剧者书写 | 第125-128页 |
第二节 安尼什纳堡的恶作剧者传说 | 第128-130页 |
第三节 维兹诺的恶作剧者多元书写 | 第130-144页 |
一、混血勇士:沿袭印第安的传统 | 第131-136页 |
二、国际勇士:穿越东西方的屏障 | 第136-140页 |
三、后印第安勇士的文化依托 | 第140-144页 |
结论 | 第144-1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8-162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62-164页 |
后记 | 第164-1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