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效应影响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引言 | 第9-10页 |
1.2 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场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施工阶段的温度场 | 第10-11页 |
1.2.2 使用阶段的温度场 | 第11-12页 |
1.3 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混凝土收缩徐变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5 现阶段研究的不足 | 第14页 |
1.6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4-17页 |
2 温度效应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9页 |
2.1 温度效应的产生 | 第17-19页 |
2.1.1 温度场的概念 | 第17页 |
2.1.2 作用于结构上的温度荷载 | 第17-18页 |
2.1.3 温度应力的产生 | 第18-19页 |
2.2 收缩与徐变对温度效应的间接作用 | 第19-22页 |
2.2.1 收缩变形机理 | 第19-20页 |
2.2.2 收缩当量温差的计算 | 第20-21页 |
2.2.3 徐变对温度效应的间接作用 | 第21-22页 |
2.3 结构所受到的季节温差荷载计算 | 第22-27页 |
2.3.1 土壤温度计算 | 第22-23页 |
2.3.2 计算季节温差所采用的方法 | 第23-25页 |
2.3.3 季节温差荷载的计算 | 第25-27页 |
2.4 作用在结构上的综合温差荷载计算 | 第27-29页 |
3 施工阶段结构温度效应分析 | 第29-55页 |
3.1 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9-32页 |
3.1.1 工程概况 | 第29页 |
3.1.2 单元选取 | 第29-31页 |
3.1.3 地下结构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31页 |
3.1.4 加载温度荷载 | 第31-32页 |
3.2 结构变形分析 | 第32-36页 |
3.2.1 结构沿纵向变形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2.2 结构沿竖向变形分析 | 第36页 |
3.3 结构内力分析 | 第36-45页 |
3.3.1 地上框架结构内力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3.2 地下室结构内力分析 | 第41-45页 |
3.4 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| 第45-53页 |
3.4.1 楼板温度应力分析 | 第45-52页 |
3.4.2 地下室外墙温度应力分析 | 第52-5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4 使用阶段结构温度效应分析 | 第55-73页 |
4.1 使用阶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5页 |
4.2 结构变形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3 结构内力分析 | 第58-65页 |
4.3.1 地上框架结构内力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3.2 地下室结构内力分析 | 第62-65页 |
4.4 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| 第65-69页 |
4.4.1 楼板温度应力分析 | 第65-69页 |
4.4.2 地下室外墙温度应力分析 | 第69页 |
4.5 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的温度效应对比 | 第69-7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0-73页 |
5 考虑结构高度的伸缩缝布置 | 第73-85页 |
5.1 施工阶段结构高度对伸缩缝间距的影响 | 第73-79页 |
5.1.1 结构层高变化的影响 | 第73-76页 |
5.1.2 底层层高变化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5.1.3 结构层数变化的影响 | 第77-79页 |
5.2 使用阶段结构高度对伸缩缝间距的影响 | 第79-84页 |
5.2.1 结构层高变化的影响 | 第79-81页 |
5.2.2 顶层层高变化的影响 | 第81-82页 |
5.2.3 结构层数变化的影响 | 第82-8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6.1 结论 | 第85-86页 |
6.2 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