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变压器、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--变流器论文--逆变器论文

三相光伏逆变器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分布式发电系统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光伏电池板特性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光伏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第10-11页
    1.3 智能控制技术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模糊控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重复控制第12-14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15-16页
第二章 三相光伏逆变系统第16-19页
    2.1 三相光伏逆变系统的基本结构第16页
    2.2 三相光伏逆变器的调制方式第16-17页
    2.3 三相光伏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三章 三相光伏逆变器的智能控制策略及仿真第19-34页
    3.1 启动阶段第19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模糊控制原理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传统模糊PID控制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改进模糊PID控制器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基于改进模糊PID控制的三相光伏逆变器软启动仿真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仿真结果第29页
    3.2 正常运行阶段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传统重复控制器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电容电压微分反馈的重复控制器数学模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电容电压微分反馈的三相光伏逆变器仿真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仿真结果第33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四章 硬件设计第34-50页
    4.1 电源电路设计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5V电源电路设计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12V电源电路设计第36页
    4.2 控制器电路设计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DSP电源电路设计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电平转换电路设计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信号跟随和钳位电路设计第38页
    4.3 调理电路的设计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交流电流采样通道运算放大电路设计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直流电流采样通道运算放大电路设计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交流电压采样通道运算放大电路设计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直流电压采样通道运算放大电路设计第43页
    4.4 保护电路的设计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交流电流过流保护电路的设计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交流电压过压保护电路的设计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直流电流过流保护电路的设计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直流电压过压保护电路的设计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IPM故障保护电路第46-47页
    4.5 驱动电路的设计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动电路电源设计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驱动电路设计第48-4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五章 基于智能控制算法的软件设计第50-65页
    5.1 基于电容电压微分反馈系统软件实现第50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第一阶段LEVEL1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第二阶段LEVEL2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第三阶段LEVEL3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第四阶段LEVEL4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第五阶段LEVEL5第57-58页
    5.2 基于改进模糊PID软启动系统软件实现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常规PID控制器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改进模糊PID控制器第59-60页
    5.3 整个逆变器系统软件实现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定时器0中断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TZ中断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PWM中断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SCI接收中断第64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5-72页
    6.1 软启动实验第65-68页
    6.2 直流侧电压突变实验第68-69页
    6.3 负载突变实验第69-71页
    6.4 输出电压FFT分析第71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2-74页
    7.1 总结第72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9页
附录第79-83页
    附录A 改进模糊IF-THEN规则第79-81页
    附录B 电容电压微分计算模块程序第81-82页
    附录C 状态机标志位切换程序第82-83页
致谢第83-8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佛坪大熊猫(Ailuropoda melanoleuca)主食竹巴山木竹单宁酸含量的时空变化
下一篇:火鸡组织滴虫传代致弱株的选育及其免疫保护效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