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1.1 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1.2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1.3 研究的问题 | 第14-15页 |
| 1.4 研究的方案 | 第15-16页 |
| 1.4.1 研究的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1.4.2 研究的思路 | 第16页 |
| 1.5 研究目的 | 第16-18页 |
| 第2章 中小学圆形知识分布及其特征的研究 | 第18-29页 |
| 2.1 中小学各学段圆形知识的分布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2.2 各学段圆形知识的课标解读 | 第19-22页 |
| 2.3 中小学圆形知识的类别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2.4 中小学圆形知识特征的分析 | 第23-27页 |
| 2.5 中小学各个学段圆形知识的衔接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第3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中小学圆形知识研究 | 第29-51页 |
| 3.1 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9-31页 |
| 3.1.1 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 | 第29页 |
| 3.1.2 结构主义理论 | 第29-30页 |
| 3.1.3 SOLO分类理论 | 第30-31页 |
| 3.2 各学段圆形知识的SOLO分类理论分析 | 第31-49页 |
| 3.2.1 第一学段(1-3 年级)圆形知识的SOLO分类理论分析 | 第32-36页 |
| 3.2.2 第二学段(4-6 年级)圆形知识的SOLO分类理论分析 | 第36-40页 |
| 3.2.3 第三学段(7-9 年级)圆形知识的SOLO分类理论分析 | 第40-46页 |
| 3.2.4 高中阶段圆形知识的SOLO分类理论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3.2.5 其他涉及圆形知识的章节 | 第49页 |
| 3.3 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1页 |
| 第4章 中小学各学段圆形知识教学的若干建议 | 第51-56页 |
| 4.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与圆形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符号 | 第51-52页 |
| 4.2 注重学生参与结论生成过程以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| 第52-53页 |
| 4.3 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 | 第53-54页 |
| 4.4 加强各学段圆形知识之间的衔接 | 第54页 |
| 4.5 遵循教材但不囿于教材,推陈出新,布置适宜适量的作业 | 第54-56页 |
| 第5章 关于圆形知识教学研究的思考 | 第56-59页 |
| 5.1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56-57页 |
| 5.2 本研究的局限性 | 第57页 |
| 5.3 本研究的展望 | 第57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