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石峁遗址自然地理和农牧环境 | 第10-13页 |
1.1.1 自然地理 | 第10-11页 |
1.1.2 农牧环境 | 第11-13页 |
1.2 陕北地区龙山时代到夏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 | 第13-14页 |
1.3 陕北地区龙山时代到夏时代早期的生业模式研究情况 | 第14-16页 |
1.4 石峁遗址概况 | 第16-18页 |
1.5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| 第18-22页 |
1.5.1 研究目的 | 第18-19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样品采集和浮选结果 | 第22-30页 |
2.1 采样与浮选 | 第22-23页 |
2.2 浮选结果 | 第23-30页 |
2.2.1 炭化木屑 | 第23-24页 |
2.2.2 炭化植物种子 | 第24-30页 |
第三章 炭化植物遗存分析 | 第30-48页 |
3.1 炭化木屑的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2 农作物种子的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3 非农作物种子的分析 | 第34-42页 |
3.3.1 豆科植物种子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3.2 藜科植物种子分析 | 第37-42页 |
3.4 生业经济模式分析 | 第42-46页 |
3.4.1 以农为本 | 第43-44页 |
3.4.2 农牧结合 | 第44-45页 |
3.4.3 采集和狩猎 | 第45-46页 |
3.5 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炭化植物遗存出土背景分析 | 第48-54页 |
4.1 不同时期遗迹背景中出土炭化种子密度比较 | 第48-49页 |
4.2 前后室灶址功能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3 外城东门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4 皇城台护墙墙基下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5 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石峁遗址与寨峁梁遗址出土植物遗存比较 | 第54-58页 |
5.1 炭化木屑比较 | 第54-55页 |
5.2 农作物种子比较 | 第55-56页 |
5.3 非农作物种子比较 | 第56-57页 |
5.4 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