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及诊断 | 第10-12页 |
1.2.2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改善措施 | 第12-13页 |
1.2.3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| 第13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3.1 公路平交路口及交通安全设施分类 | 第13-14页 |
1.3.2 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最优配置模型及评价 | 第14页 |
1.3.3 基于KANO模型的交通安全设施综合选择模型及评价 | 第14-15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公路平交路口分类方法研究 | 第17-25页 |
2.1 公路平交路口分类方法研究 | 第17-20页 |
2.1.1 基于相交道路的性质、流量分类 | 第17页 |
2.1.2 基于道路技术等级分类 | 第17-18页 |
2.1.3 基于道路行政等级分类 | 第18页 |
2.1.4 基于交叉口安全评价等级分类 | 第18页 |
2.1.5 基于交叉口类型、规模、信号灯分类 | 第18-20页 |
2.2 G101实地调查及交叉口分类 | 第20-24页 |
2.2.1 调查目的 | 第20页 |
2.2.2 调查对象 | 第20-21页 |
2.2.3 调查内容 | 第21页 |
2.2.4 调查结果 | 第21-2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分类及配套研究 | 第25-29页 |
3.1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分类现状 | 第25页 |
3.2 基于交通安全设施功能的分类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3 G101交通安全设施配套设置方案 | 第26-2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驾驶模拟实验研究 | 第29-35页 |
4.1 驾驶模拟实验方案设计 | 第29页 |
4.2 驾驶模拟实验被试选择 | 第29-30页 |
4.3 驾驶模拟实验设备介绍 | 第30页 |
4.4 驾驶模拟实验场景搭建 | 第30-32页 |
4.5 驾驶模拟实验流程 | 第32-33页 |
4.6 驾驶模拟实验有效性验证 | 第33-34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5章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最优配置模型及评价 | 第35-53页 |
5.1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套设置方案效用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5-37页 |
5.1.1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套设置方案效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5-36页 |
5.1.2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套设置方案效用评价指标定义 | 第36-37页 |
5.2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最优配置模型 | 第37-38页 |
5.3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最优配置模型效果评价 | 第38-52页 |
5.3.1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套设置方案主观数据评价 | 第38-42页 |
5.3.2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套设置方案客观数据评价 | 第42-5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基于KANO模型的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综合选择模型及评价 | 第53-59页 |
6.1 KANO模型简介 | 第53-55页 |
6.2 基于KANO模型的设施配套设置方案等级划分 | 第55页 |
6.3 基于KANO模型的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综合选择模型 | 第55-56页 |
6.4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综合选择模型效果评价 | 第56-57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主要研究成果 | 第59-60页 |
未来研究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附录 | 第65-71页 |
附录一 实验人员记录表 | 第65-67页 |
附录二 被试人员主观问卷 | 第67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