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一、PPP概述 | 第13-21页 |
(一) PPP的概念解析 | 第13-16页 |
1. 有关国家和组织对PPP的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2. 我国对PPP的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(二) PPP的特点 | 第16-18页 |
1. 合作关系 | 第16页 |
2. 融资模式 | 第16-17页 |
3. 利益共享 | 第17页 |
4. 风险共担 | 第17-18页 |
(三) PPP与相关概念辨析 | 第18-21页 |
1. PPP与BOT/BT | 第18-19页 |
2. PPP与民营化 | 第19-20页 |
3. PPP与特许经营 | 第20-21页 |
二、PPP法律属性与公私法律关系分析 | 第21-30页 |
(一) PPP协议法律属性分析 | 第21-25页 |
1. 民事合同说 | 第22页 |
2. 行政合同说 | 第22-23页 |
3. 混合属性合同说 | 第23-25页 |
(二) PPP中公私法律关系 | 第25-30页 |
1. 法律关系的主体 | 第25-27页 |
2. 法律关系的内容 | 第27-30页 |
三、PPP纠纷解决机制规范性法律文件、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30-43页 |
(一) PPP纠纷解决机制规范性法律文件、立法现状 | 第31-33页 |
(二) PPP纠纷解决机制存在问题 | 第33-43页 |
1. 公私法融合对行政法纠纷解决机制理论的冲击 | 第34-40页 |
(1) 行政司法审查制度的改变 | 第35页 |
(2) 行政主体原告地位的缺失 | 第35-36页 |
(3) 行政主体的变化 | 第36-38页 |
(4) 行政诉讼级别管辖制度的缺陷 | 第38页 |
(5)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缺陷 | 第38-40页 |
2. 公私法融合对行政法纠纷解决司法实践带来的困惑 | 第40-43页 |
四、公私法融合下PPP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| 第43-56页 |
(一) 公私法融合下行政法纠纷解决制度理论的完善 | 第44-52页 |
1. PPP项目合同行政诉讼司法审查原则的完善 | 第44-47页 |
(1) 坚持合法性审查原则 | 第44-45页 |
(2) 完善合理性审查原则 | 第45-46页 |
(3) 增加违约性审查原则 | 第46-47页 |
2. 赋予行政主体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| 第47页 |
3. 行政主体制度的完善 | 第47-48页 |
4.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完善 | 第48-49页 |
5.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| 第49-52页 |
(1) 合意型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| 第49-51页 |
(2) 在纠纷解决机制中建立纠纷处理升级机制 | 第51-52页 |
(二) 在司法实践中确立PPP纠纷解决法律适用规则 | 第52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