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欧洲哲学论文--德国哲学论文--二十世纪哲学论文--其他论文

哈贝马斯的社会共同体思想研究--从哈贝马斯哲学范式转向的视角看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导言第12-38页
    1.1 哈贝马斯的思想历程第12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现实的社会状况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早期的理论探索阶段(50—60 年代)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交往行动理论的形成阶段(70—80 年代中期)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实践伦理政治话语理论的应用阶段(80 年代后期——至今)第18-20页
    1.2 本文的研究理路第20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问题的提出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理论建构的逻辑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现状、创新点和不足第27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5-38页
第二章 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系统与生活世界的二维架构第38-74页
    2.1“系统”:传统理性主义的逻辑“变相”第38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启蒙理性的近代觉醒——主体性原则的确立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理性主义的现代批判——工具理性的逻辑“变相”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现代理性的话语霸权——系统入侵生活世界第55-61页
    2.2“生活世界”:现代理性的现实之域第61-7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关于生活世界的基本概念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概念的超越与重构第66-74页
第三章 社会共同体的分化与传统理性主义范式的危机第74-110页
    3.1 对意识哲学范式的拒斥——社会共同体分化的根源第74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意识哲学范式在哲学史上的证明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意识哲学范式的内容与困境第78-81页
    3.2 系统理论范畴的独立化——社会共同体分化的表现第81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作为科学技术实证化的工具理性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理论视角第84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技术理性的实践批判反思向度第91-96页
    3.3 传统理性主义的现代性诊断——社会共同体分化的影响第96-11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现代诊断的两大内容:意义丧失和自由丧失第96-10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理性或非理性?——理性批判的两条对立道路第101-110页
第四章 基于合理化的社会共同体的重新整合——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范式转换第110-128页
    4.1 整合前提——语言学转向第110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语言学转向的现实视域——由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语言学转向的理论背景——普遍语用学前提的确立第112-115页
    4.2 整合的基础——交往行为的合理化第115-12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交往行为与世界的关联及其合理性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交往理性及其特征第118-121页
    4.3 整合的目标——生活世界的内在结构合理化第121-12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生活世界的特征及其理性化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生活世界的内在结构合理化第124-128页
第五章 理性与新的社会共同体认同:交往理性的实践向度第128-168页
    5.1 哈贝马斯关于现代理性分裂的重新弥合第128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现代性的主体性及其分裂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克服主体性分裂的现代性批判考察第131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哈贝马斯拯救现代性的逻辑出口:交往理性的重建第137-141页
    5.2 多元视角下的社会共同体建构第141-1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世界民主话语新模式:世界主义理念与全球正义理念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理性的后民族话语新模式:民主、宽容理念与文化多元主义理念第144-1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新共同体的实践意旨——程序主义民主的交往内涵第149-151页
    5.3 新共同体的建构:交往理性范式的中国语境及其启示第151-1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交往理性的当代中国语境:对生活世界价值内涵的时代召唤第151-1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中国现代社会理性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156-1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当代中国现代新共同体发展的建构路径第159-168页
结语第168-170页
参考文献第170-181页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81页

论文共1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理性自由:论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解释原则
下一篇:生活方式对消费行为的绿色转化研究--基于绿色心理路径的多重中介效应检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