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化工机械与仪器、设备论文--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论文--物质分离机械论文

BaFeO3-δ基钙钛矿型透氧膜材料结构及性能研究

致谢第4-5页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引言第12-14页
2 文献综述第14-32页
    2.1 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2.2 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工作机理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氧离子体扩散过程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氧表面交换过程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研究进展第21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氧离子导体透氧膜材料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单相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第28-30页
    2.4 目前存在问题及研究必要性第30-32页
3 实验方法及原理第32-42页
    3.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2-33页
    3.2 材料合成与制备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粉体制备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干压成型和烧结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对称膜制备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丝网印刷和浸渍第34-35页
    3.3 材料表征手段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X-射线衍射(XRD)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Rietveld精修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热重(TG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热膨胀(TEC)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程序升温氧气脱附测试(O_2-TPD)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电导率测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氧空位浓度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0 电导弛豫第38页
    3.4 透氧率测试第38-39页
    3.5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39-42页
4 In掺杂对BaFeO_(3-δ)材料结构和透氧性能的影响第42-5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4.2 BaFe_(1-x)In_xO_(3-δ)材料晶体结构第42-46页
    4.3 In掺杂对BaFe_(1-x)In_xO_(3-δ)材料热膨胀的影响第46-49页
    4.4 In掺杂对BaFe_(1-x)In_xO_(3-δ)材料氧空位浓度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 4.5 BaFe_(1-x)In_xO_(3-δ)材料的电导率第51-52页
    4.6 In掺杂对BaFe_(1-x)In_xO_(3-δ)材料透氧率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4.7 BaFe_(1-x)In_xO_(3-δ)材料抗还原气氛稳定性第54-55页
    4.8 小结第55-56页
5 新型Gd掺杂BaFe_(1-x)Gd_xO_(3-δ)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第56-7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5.2 BaFe_(1-x)Gd_xO_(3-δ)材料晶体结构和物相转变第56-62页
    5.3 BaFe_(1-x)Gd_xO_(3-δ)材料热膨胀特性第62-63页
    5.4 BaFe_(1-x)Gd_xO_(3-δ)材料氧空位浓度第63-66页
    5.5 Gd掺杂对BaFe_(1-x)Gd_xO_(3-δ)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5.6 Gd掺杂对BaFe_(1-x)Gd_xO_(3-δ)材料透氧率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 5.7 第一性原理计算BaFe_(1-x)Gd_xO_(3-δ)材料氧离子迁移激活能第69-71页
    5.8 BaFe_(1-x)Gd_xO_(3-δ)材料氧表面交换和体扩散性能第71-72页
    5.9 BaFe_(1-x)Gd_xO_(3-δ)材料氧传输机理和长期稳定性第72-73页
    5.10 Gd掺杂对BaFe_(1-x)Gd_xO_(3-δ)材料稳定性的影响第73-75页
    5.11 小结第75-78页
6 低成本Ca掺杂对BaFeO_(3-δ)透氧膜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78-102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78-79页
    6.2 BaFe_(1-x)Ca_xO_(3-δ)材料的晶体结构第79-82页
    6.3 Ca~(2+)离子在晶胞中缺陷形成机理研究第82-84页
    6.4 BaFe_(1-x)Ca_xO_(3-δ)材料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分析第84-88页
    6.5 BaFe_(1-x)Ca_xO_(3-δ)材料高温结构分析第88-89页
    6.6 BaFe_(1-x)Ca_xO_(3-δ)材料电荷补偿机理及氧空位浓度变化第89-92页
    6.7 Ca掺杂对BaFe_(1-x)Ca_xO_(3-δ)材料电导率影响第92-93页
    6.8 BaFe_(1-x)Ca_xO_(3-δ)材料的氧表面交换和体扩散第93-94页
    6.9 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氧离子迁移机理第94-95页
    6.10 Ca掺杂对BaFe_(1-x)Ca_xO_(3-δ)材料透氧率影响第95-97页
    6.11 表面修饰BaFe_(0.95)Ca_(0.05)O_(3-δ)材料透氧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第97-99页
    6.12 BaFe_(1-x)Ca_xO_(3-δ)材料抗CO_2和H_2稳定性第99-100页
    6.13 小结第100-102页
7 BaFe_(0.95)Sm_(0.05)O_(3-δ)-Sm_(0.1)Ce_(0.9)O_(2-δ)新型复合双相透氧膜材料的一锅法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第102-112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02页
    7.2 30BFS-70SDC材料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第102-104页
    7.3 30BFS-70SDC材料高温结构稳定性第104页
    7.4 30BFS-70SDC材料电导率第104-106页
    7.5 30BFS-70SDC材料氧表面交换及体扩散性能第106-107页
    7.6 30BFS-70SDC材料微观结构对透氧性能影响第107-108页
    7.7 30BFS-70SDC材料长期稳定性第108-109页
    7.8 构建30BFS-70SDC材料非对称超薄膜结构及透氧性能第109-110页
    7.9 小结第110-112页
8 结论第112-114页
参考文献第114-132页
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32-136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6页

论文共1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水润滑轴承电动离心式空压机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石墨烯基纳米复合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