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6-34页 |
1.1 研究缘起 | 第16-2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: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飞速发展 | 第16页 |
1.1.2 现象问题:轨道交通植入城市的空间安全问题 | 第16-20页 |
1.1.3 团队研究框架与课题定位 | 第20页 |
1.2 概念界定 | 第20-23页 |
1.2.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 | 第20-21页 |
1.2.2 核心影响域 | 第21-23页 |
1.2.3 空间安全 | 第23页 |
1.3 研究综述 | 第23-30页 |
1.3.1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| 第23-28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| 第28-29页 |
1.3.3 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| 第29-30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30-34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30-31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31-32页 |
1.4.3 研究框架 | 第32-34页 |
2 空间安全与城市设计 | 第34-46页 |
2.1 共性研究:以安全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| 第34-36页 |
2.1.1 安全城市理念 | 第34页 |
2.1.2 安全导向的城市设计 | 第34-35页 |
2.1.3 路径:精细化城市设计 | 第35-36页 |
2.2 个性研究:以安全为导向的核心影响域城市设计体系 | 第36-41页 |
2.2.1 使用者参与机制 | 第38页 |
2.2.2 运营与管理机制 | 第38页 |
2.2.3 站点影响域物质和空间环境体系 | 第38页 |
2.2.4 综合接驳行为的联系机制 | 第38-41页 |
2.3 特殊性研究: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影响域的行为使用状态分析 | 第41-44页 |
2.3.1 常规通行的客流时间段 | 第41-42页 |
2.3.2 特殊通行的客流疏散 | 第42-43页 |
2.3.3 不同时间点的安全需求 | 第43-44页 |
2.4 具体问题研究:站点核心影响域常见安全问题分析 | 第44-46页 |
3 站点核心影响域空间安全关键因素分析—以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 | 第46-106页 |
3.1 调研前期信息整理 | 第46-56页 |
3.1.1 重庆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一号线概述 | 第46-49页 |
3.1.2 站点的分级与定位与典型站点选择 | 第49-55页 |
3.1.3 调研体系构建 | 第55-56页 |
3.2 核心影响域一般通行的安全因素 | 第56-71页 |
3.2.1 一般通行的行为层面因素 | 第56-59页 |
3.2.2 一般通行的物质层面因素 | 第59-71页 |
3.3 核心影响域高峰通行的安全因素 | 第71-97页 |
3.3.1 高峰通行的行为层面因素 | 第72-75页 |
3.3.2 高峰通行的物质层面因素 | 第75-95页 |
3.3.3 核心影响域高峰期的安全管理 | 第95-97页 |
3.4 核心影响域特殊通行的安全因素 | 第97-106页 |
3.4.1 火灾事故与空间安全 | 第98-102页 |
3.4.2 恐怖袭击事故与空间安全 | 第102-106页 |
4 以安全为导向的核心影响域城市设计策略 | 第106-132页 |
4.1 安全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体系 | 第106-108页 |
4.1.1 设计目标 | 第106页 |
4.1.2 构建思路 | 第106-108页 |
4.2 城市层面的安全设计策略 | 第108-118页 |
4.2.1 街区网络体系构建 | 第108-110页 |
4.2.2 建立一体化的步行系统 | 第110-115页 |
4.2.3 提升交通换乘接驳效率 | 第115-118页 |
4.3 外部空间层面的安全策略 | 第118-124页 |
4.3.1 提升步行接驳质量 | 第118-122页 |
4.3.2 缓冲空间的功能配置 | 第122-123页 |
4.3.3 多样化的街区功能组合 | 第123-124页 |
4.4 建筑层面的安全策略 | 第124-129页 |
4.4.1 合理的站点定位与功能组织 | 第124-125页 |
4.4.2 空间节点的安全设计 | 第125-126页 |
4.4.3 室内空间的环境优化 | 第126-129页 |
4.5 管理控制的安全策略 | 第129-132页 |
4.5.1 影响域设施的维护与更新 | 第129页 |
4.5.2 影响域信息网络建设与发布 | 第129-132页 |
5 实例研究:以空间安全为导向的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大坪站影响域城市设计 | 第132-156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132-133页 |
5.2 大坪站点核心影响域现状分析 | 第133-139页 |
5.2.1 核心影响域功能现状 | 第133-134页 |
5.2.2 核心影响域交通现状 | 第134-136页 |
5.2.3 核心影响域安全现状 | 第136-139页 |
5.3 安全导向的大坪站点核心影响域城市设计导则 | 第139-146页 |
5.3.1 城市层面的安全导则 | 第139-142页 |
5.3.2 外部空间层面的安全导则 | 第142-145页 |
5.3.3 建筑层面的安全导则 | 第145-146页 |
5.4 优化策略 | 第146-152页 |
5.4.1 城市层面的安全策略 | 第147-149页 |
5.4.2 外部空间的安全策略 | 第149-151页 |
5.4.3 建筑层面的安全策略 | 第151-152页 |
5.5 效果对比 | 第152-156页 |
6 结语 | 第156-158页 |
6.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6页 |
6.2 主要创新点 | 第156-157页 |
6.3 研究后续展望 | 第157-158页 |
致谢 | 第158-1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0-164页 |
附录 | 第164页 |
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