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沉积特征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创新点摘要第6-9页
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0.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页
        0.1.1 论文来源第9页
        0.1.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页
    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特低—超低渗砂岩储层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0.2.2 沉积微相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0.3 论文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1-12页
    0.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2-14页
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区位置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区地层层序特征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区沉积背景第16-17页
第二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第17-23页
    2.1 小层的划分与对比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小层对比原则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测井曲线的优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标准层的选取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地层划分对比步骤及思路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井网对比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三维地震层位格架控制下的钻井精细对比技术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井井对比法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划分及对比结果第21-23页
第三章 沉积相研究第23-38页
    3.1 研究区沉积环境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3.2 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展布第2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沉积微相类型识别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测井相模式的建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沉积微相图的绘制及单砂体精细解剖第26-38页
第四章 微相控物性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第38-48页
    4.1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分类模式第38-40页
    4.2 相控孔隙度分布图第40-41页
    4.3 相控渗透率分布图第41页
    4.4 相控砂体厚度等值线图第41-44页
    4.5 相控有效厚度等值线图第44-48页
第五章 相对优质储层预测第48-63页
    5.1 微相控储层参数的标定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含油级别的划分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超低渗储层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超低渗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第52-53页
    5.2 主力含油层位的确定第53页
    5.3 不同尺度储层分类评价第53-57页
    5.4 优质储层预测和有利钻井优选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灰色关联分析法原理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评价指标的优选及权重的计算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权重结果的分析与验证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优质储层平面预测第61-63页
结论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9页
发表文章目录第69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萨南开发区油水同层段偏油层识别方法研究
下一篇:黑龙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