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引言第7-11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目的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7页
    1.2 研究综述第7-9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、方法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0-11页
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激励的理论基础第11-17页
    2.1 “大学生村官”的概念第11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弗鲁姆期望理论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亚当斯公平理论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人力资本理论第15-17页
第三章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第17-31页
    3.1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的政策和措施第17-19页
    3.2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的成效第19-20页
    3.3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的问卷调查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问卷设计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问卷结构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数据统计第21-26页
    3.4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报酬结构不合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考核工作落实不到位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职业出路不畅通第27-28页
    3.5 制约大学生村官激励有效实施的原因分析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认识不足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形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激励手段上有缺陷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大学生村官认识有偏差第29-31页
第四章 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的对策和建议第31-40页
    4.1 明确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的职责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加强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第32-33页
    4.2 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措施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建立合理的报酬机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第36-37页
    4.3 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空间第37-39页
    4.4 大学生村官加强自身建设第39-40页
结束语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3页
附录第43-4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7-48页
致谢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
下一篇:不同结构微燃烧室内氢/氧预混合燃烧的实验和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