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雕塑论文--雕塑理论论文--雕塑评论、欣赏论文

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引言第9-10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阐述及相关概念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解说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相关概念阐述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大数据时代——时代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——技术支持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数字化带给雕塑艺术新的血液——新趋势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、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5 课题创新点第15页
    1.6 课题研究方法第15-16页
2 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需求分析第16-27页
    2.1 雕塑概述第16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雕塑特征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雕塑创作的发展趋势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雕塑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变革第22-24页
    2.2 数字化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需求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数字技术、数字雕塑概述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需求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2.3 雕塑专业学生对数字技术的需求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雕塑专业毕业生趋向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雕塑毕业生“输出”及社会需求第26-27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27页
3 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第27-51页
    3.1 基于三维软件的数字雕塑技术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数字雕刻艺术的发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数字软件分类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数字雕塑特征第29-32页
    3.2 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第32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以橘子洲毛泽东雕塑为例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以女青年肖像雕塑为例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现有研究成果第39-42页
    3.3 三维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创作方法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虚拟性创作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交互性创作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高效性创作第45-47页
    3.4 数字雕塑与传统雕塑的“差异”与“共生”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数字雕塑与传统雕塑的“差异”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数字雕塑与传统雕塑的“共生”第48-51页
4 数字技术赋予雕塑艺术新的精神面貌第51-70页
    4.1 数字雕塑形态的“物化”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3D打印技术介入艺术领域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雕塑形态的“物化”第51-52页
    4.2 数字技术影响下艺术超真实形态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数字影视艺术构造超真实世界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电子游戏艺术体验超真实世界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广告艺术引领超真实表现潮流第55-56页
    4.3 数字雕塑新的审美价值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数字雕塑艺术的美学观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原有审美的认知与忧思第58-59页
    4.4 数字化溶解下雕塑创作形式走向多元化第59-61页
    4.5 数字雕塑的艺术形态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序列感雕塑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动态感雕塑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几何感雕塑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结构感雕塑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装饰感浮雕第64-65页
    4.6 数字雕塑比较传统雕塑本体的“即兴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传统雕塑“即兴”创作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数字雕塑“个性化”创作第67-70页
5 对数字雕塑技术未来发展的瞻望与思考第70-80页
    5.1 数字时代雕塑艺术的未来发展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数字时代雕塑材料趋向的预想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未来雕塑艺术家工作状态的预想第72-73页
    5.2 艺术数字化对艺术家产生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数字艺术的发展对艺术家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雕塑艺术家“对话”计算机第74页
    5.3 自我实践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方案构思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方案确定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作品创意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作品制作方式及过程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计算机效果图第79-80页
结论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5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风毛菊属植物繁殖策略研究
下一篇:审美主体视角下对巴顿·华兹生英译《庄子》(内篇)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