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废旧建筑材料在街区改造设计中的再利用研究--以武汉青岛路为例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研究背景、现状、目的及研究价值第11-17页
    1.1 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废旧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的现状研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现状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现状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及研究价值第14-16页
    1.4 技术研究路线第16-17页
第2章 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再利用原则第17-24页
    2.1 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存在的问题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诸多废旧材料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尚未形成规范科学的分类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民众对此问题的认知水平较低第19页
    2.2 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基本原则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物质价值属性的再利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文化价值属性的再利用第20-21页
    2.3 青岛路街区改造再利用的基本原则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青岛路历史建筑废旧材料的废除及保留原则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片区改造再利用的基本导向第22-24页
第3章 废旧建筑材料艺术再现形式与人文景观呈现第24-41页
    3.1 废旧建筑材料在青岛路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历史人文价值体现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文化艺术价值体现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废旧建筑材料在青岛路街区的建筑景观价值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建筑价值体现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景观价值体现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家具陈设价值体现第30-31页
    3.3 青岛路片区废旧建筑材料的分类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按物理属性分类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按文化价值分类第33页
    3.4 建筑废旧材料再利用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回填掩埋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加工骨料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还原再利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堆山造景的处理方式第35页
    3.5 废旧建筑材料的景观组成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公共设施类景观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小品类景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雕塑类景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绿植类景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道路铺装第36-37页
    3.6 如何通过废旧建筑材料呈现人文景观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室内装饰部分废旧材料及物品再利用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环境改造设计过程中体现历史气息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建设老物品体验展示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建立历史文化墙、历史文化室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建设历史文化公园或者广场第40-41页
第4章 科学管控废旧建筑材料的措施第41-44页
    4.1 拆解流程及具体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拆解流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拆解方法及要求第41-42页
    4.2 存储管理及运输管理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存储管理方法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运输管理方法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运用BIM结合管控第42-43页
    4.3 发强调前端设计把控进行最大化再利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总体设计决定再利用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总体设计设计决定历史街区的艺术再现第43-44页
第5章 研究结论及前景展望第44-49页
    5.1 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可持续性第44-45页
    5.2 研究结论第45-47页
    5.3 发展展望第47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互联网+”助力化解我国“三农”问题路径探索
下一篇: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