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1 创新之处 | 第14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2“互联网+”与“三农”问题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5-21页 |
2.1“三农”问题概念与“互联网+”概念 | 第15-18页 |
2.1.1“三农”问题概念 | 第15-17页 |
2.1.2“互联网+”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2“三农”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2.2.1 经典马克思主义“三农”问题基本观点 | 第18-19页 |
2.2.2 现代化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3 农业信息化理论 | 第20-21页 |
3 我国农村“互联网+”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1-23页 |
3.1 我国农村“互联网+”发展概况 | 第21页 |
3.2 我国农村“互联网+”发展面临瓶颈 | 第21-22页 |
3.3 我国农村“互联网+”发展特点 | 第22-23页 |
3.3.1“互联网+”参与主体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接受 | 第22页 |
3.3.2“互联网+”技术应用实现由单一到多元转变 | 第22页 |
3.3.3 农村“互联网+”覆盖范围由点及面不断推广 | 第22-23页 |
4“互联网+”是化解我国“三农”问题的新手段、新方略 | 第23-28页 |
4.1“互联网+”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| 第23-24页 |
4.1.1“互联网+”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 | 第23页 |
4.1.2“互联网+”有利于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| 第23-24页 |
4.2“互联网+”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媒介 | 第24-26页 |
4.2.1“互联网+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,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| 第24-25页 |
4.2.2“互联网+”缓和城乡二元对立,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| 第25-26页 |
4.3“互联网+”是农民现代化的有力武器 | 第26-28页 |
4.3.1“互联网+”使农民跨越式实现信息化,极大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| 第26-27页 |
4.3.2“互联网+”拓宽农民参政议政渠道,创新农村民主管理模式 | 第27-28页 |
5 “互联网+”在我国解决“三农”问题时的机遇和挑战 | 第28-33页 |
5.1 机遇分析 | 第28-31页 |
5.1.1 国家政策红利和资金支持,使“互联网+”化解“三农”问题成为可能 | 第28-29页 |
5.1.2“新农人”群体逐步形成,壮大了“互联网+”落户农村的群众基础 | 第29-30页 |
5.1.3 互联网普及速度加快,为“互联网+”化解“三农”问题提供技术保障 | 第30-31页 |
5.2 挑战分析 | 第31-33页 |
5.2.1 相关“互联网+”法律法规有待完善,无法确保“互联网+”在农村良性发展 | 第31页 |
5.2.2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亏欠,严重阻碍“互联网+”在农村深入推广 | 第31-32页 |
5.2.3 农村缺乏“互联网+”专业技术人员,限制“互联网+”在农村系统化应用 | 第32-33页 |
6“互联网+三农”模式助力化解“三农”问题路径探索 | 第33-40页 |
6.1 政府主导“互联网+三农”模式,实现城乡联动,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| 第33-34页 |
6.1.1 制定“互联网+”整体规划,打破城乡信息领域二元对立格局 | 第33页 |
6.1.2 搭建“互联网+三农”平台,联结城乡市场,畅通农村进入市场的渠道 | 第33-34页 |
6.1.3 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,保障“互联网+三农”稳步健康实施 | 第34页 |
6.2 将“互联网+”引入新农村建设,提高农村社会生活、管理水平 | 第34-36页 |
6.2.1 建设农村信息平台,助力农村生产,富裕农民生活 | 第34-35页 |
6.2.2 运用“互联网+”创办农村网络社区,实现网络化的民主管理 | 第35-36页 |
6.2.3 借助互联网改变农民交往和消费方式,引领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 | 第36页 |
6.3“互联网+”应用于农业生产、流通环节,推进农业的现代化 | 第36-38页 |
6.3.1 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、精准化 | 第36-37页 |
6.3.2“互联网+”技术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| 第37-38页 |
6.3.3“互联网+”变革土地流转方式,实现农业的规模化、集约化生产 | 第38页 |
6.4 依托“互联网+三农”模式,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| 第38-40页 |
6.4.1 在农村加强“互联网+”宣传,培育农民的“互联网+”思维 | 第38-39页 |
6.4.2 利用“互联网+”培育网络科技时代下的新型职业农民 | 第39-40页 |
结束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5-46页 |
导师简介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