厌氧—多级好氧—深度处理工艺处理费托合成废水的调试与运行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5页 |
1.1.1 我国能源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1.2 费托合成工艺简介 | 第12页 |
1.1.3 费托合成废水的特点 | 第12-13页 |
1.1.4 费托合成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概述 | 第15-20页 |
1.2.1 基本原理及其研究发展 | 第15-17页 |
1.2.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| 第17-18页 |
1.2.3 外循环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| 第18-20页 |
1.3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概述 | 第20-23页 |
1.3.1 基本原理及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 | 第20-21页 |
1.3.2 生物增浓工艺简述 | 第21-22页 |
1.3.3 移动床好氧工艺简述 | 第22页 |
1.3.4 MBR工艺简述 | 第22页 |
1.3.5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简述 | 第22-23页 |
1.4 深度处理技术概述 | 第23-24页 |
1.4.1 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简述 | 第23页 |
1.4.2 砂滤工艺简述 | 第23-24页 |
1.5 课题的来源、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内容 | 第24-27页 |
1.5.1 课题的来源 | 第24页 |
1.5.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24页 |
1.5.3 课题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1.5.4 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5页 |
2.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| 第27-30页 |
2.2 试验材料 | 第30-33页 |
2.2.1 试验用水 | 第30-31页 |
2.2.2 中试主要设备尺寸 | 第31页 |
2.2.3 接种污泥来源 | 第31-32页 |
2.2.4 试验药品 | 第32页 |
2.2.5 试验仪器 | 第32-33页 |
2.3 分析项目 | 第33页 |
2.4 试验设计和方法 | 第33-35页 |
2.4.1 工艺系统的启动和污泥驯化 | 第33-34页 |
2.4.2 厌氧段工艺处理废水的试验过程 | 第34页 |
2.4.3 多级好氧段工艺处理废水的试验过程 | 第34页 |
2.4.4 深度处理段工艺处理废水的试验过程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厌氧段工艺的启动和运行 | 第35-53页 |
3.1 厌氧塔的启动过程 | 第35-37页 |
3.1.1 厌氧污泥的选择和投加 | 第35页 |
3.1.2 厌氧污泥的驯化和负荷提高 | 第35-37页 |
3.2 厌氧段工艺启动期间运行效果分析 | 第37-42页 |
3.2.1 启动期间COD去除效果 | 第37-38页 |
3.2.2 启动期间进出水pH值的变化 | 第38-39页 |
3.2.3 启动期间进出水温度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3.2.4 启动期间厌氧塔内污泥浓度的变化 | 第40-41页 |
3.2.5 启动期间厌氧塔容积负荷的变化 | 第41-42页 |
3.2.6 厌氧塔进水流量 | 第42页 |
3.3 厌氧段工艺稳定运行期间效果分析 | 第42-47页 |
3.3.1 厌氧塔进水流量和上升流速 | 第42-43页 |
3.3.2 厌氧塔进出水温度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3.3.3 厌氧塔进出水COD及其去除率的变化 | 第44-46页 |
3.3.4 厌氧塔进出水pH值的变化 | 第46页 |
3.3.5 稳定运行期间厌氧塔容积负荷的变化 | 第46-47页 |
3.4 微电流反应池提升pH值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7-52页 |
3.4.1 微电流反应池工艺机理 | 第47页 |
3.4.2 试验运行方案 | 第47-48页 |
3.4.3 外循环污泥回流比的改变 | 第48-50页 |
3.4.4 电极板两端电压的改变 | 第50-51页 |
3.4.5 电极板间距的改变 | 第51-5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4章 多级好氧段工艺的启动和运行 | 第53-71页 |
4.1 多级好氧段工艺的启动过程 | 第53-54页 |
4.1.1 好氧污泥的选择和投加 | 第53-54页 |
4.1.2 好氧污泥的驯化和培养 | 第54页 |
4.2 多级好氧段工艺启动期间运行效果分析 | 第54-61页 |
4.2.1 COD浓度和去除率的变化 | 第54-58页 |
4.2.2 污泥沉降比、污泥浓度的变化 | 第58-60页 |
4.2.3 容积负荷的变化 | 第60页 |
4.2.4 pH值的变化 | 第60-61页 |
4.2.5 水力停留时间、温度的变化 | 第61页 |
4.3 多级好氧段工艺稳定运行期间效果分析 | 第61-69页 |
4.3.1 COD浓度和去除率的变化 | 第62-65页 |
4.3.2 污泥沉降比的变化 | 第65-67页 |
4.3.3 pH值的变化 | 第67-69页 |
4.4 多级好氧段工艺运行过程中泡沫异常现象 | 第69-7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5章 深度处理段工艺的启动和运行 | 第71-83页 |
5.1 深度处理段工艺的启动过程 | 第71-72页 |
5.1.1 臭氧催化剂的选择 | 第71页 |
5.1.2 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的选择 | 第71-72页 |
5.1.3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启动、污泥驯化 | 第72页 |
5.2 深度处理段工艺启动期间运行效果分析 | 第72-77页 |
5.2.1 COD浓度和去除率的变化 | 第72-75页 |
5.2.2 污泥浓度和污泥沉降比的变化 | 第75页 |
5.2.3 启动运行期间pH值的变化 | 第75-76页 |
5.2.4 水力停留时间、温度的变化 | 第76-77页 |
5.3 深度处理段工艺稳定运行期间效果分析 | 第77-81页 |
5.3.1 COD浓度和去除率的变化 | 第77-79页 |
5.3.2 生物接触氧化池污泥沉降比的变化 | 第79-80页 |
5.3.3 稳定运行期pH值的变化 | 第80页 |
5.3.4 调试过程中SS浓度的变化 | 第80-8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结论 | 第83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90-92页 |
致谢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