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30页 |
1.1 燃油中的含硫组分及燃油深度脱硫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氧化脱硫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1.2.1 现有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1.2.2 氧化脱硫的优势 | 第16-19页 |
1.2.3 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1.3 含钛多孔材料作为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6页 |
1.3.1 含钛微孔沸石分子筛 | 第20-22页 |
1.3.2 含钛介孔硅基材料 | 第22-23页 |
1.3.3 含钛多级孔沸石分子筛 | 第23-25页 |
1.3.4 含钛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| 第25-26页 |
1.4 含钛多级孔材料作为氧化脱硫催化剂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8页 |
1.4.1 含钛多级孔MOFs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1.4.2 含钛多级孔沸石分子筛存在的问题 | 第27页 |
1.4.3 氧化脱硫反应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8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30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| 第30-39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| 第30-31页 |
2.1.1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| 第30-31页 |
2.1.2 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31页 |
2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1-34页 |
2.2.1 钛改性多级孔丝光沸石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2.2.2 钛改性多级孔Beta沸石的制备 | 第32页 |
2.2.3 钛改性MIL-101(Cr)类材料的制备 | 第32-34页 |
2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4-35页 |
2.3.1 X射线衍射 | 第34页 |
2.3.2 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34页 |
2.3.3 氮气吸附脱附性能测试 | 第34页 |
2.3.4 元素含量分析 | 第34页 |
2.3.5 光谱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3.6 电子顺磁共振 | 第35页 |
2.3.7 液体核磁共振 | 第35页 |
2.3.8 X-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35页 |
2.4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| 第35-39页 |
2.4.1 均三甲苯的苄基化 | 第35-37页 |
2.4.2 环己烯的催化氧化 | 第37页 |
2.4.3 模拟油的氧化脱硫 | 第37-38页 |
2.4.4 催化反应结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钛改性多级孔丝光沸石的制备及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| 第39-60页 |
3.1 引言 | 第39页 |
3.2 多级孔丝光沸石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评价 | 第39-42页 |
3.3 钛改性多级孔丝光沸石的制备与表征 | 第42-48页 |
3.4 钛改性多级孔丝光沸石氧化脱硫性能的评价 | 第48-58页 |
3.4.1 在DBT的氧化脱硫反应中的性能 | 第48-51页 |
3.4.2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能力 | 第51-52页 |
3.4.3 催化剂活性提升的机理分析 | 第52-53页 |
3.4.4 在 4,6-DMDBT的氧化脱硫反应中的性能 | 第53-54页 |
3.4.5 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7页 |
3.4.6 合成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4章 钛改性多级孔Beta沸石的制备及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| 第60-82页 |
4.1 引言 | 第60页 |
4.2 多级孔Beta沸石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评价 | 第60-62页 |
4.3 钛改性多级孔Beta沸石的制备及表征 | 第62-71页 |
4.4 钛改性多级孔Beta沸石氧化脱硫性能的评价 | 第71-75页 |
4.4.1 在DBT氧化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| 第71-72页 |
4.4.2 在 4,6-DMDBT氧化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| 第72-74页 |
4.4.3 催化剂循环使用能力的测试 | 第74-75页 |
4.5 与其它含钛催化剂的活性比较 | 第75-76页 |
4.6 活性位点的形成机理及催化活性提升原因的分析 | 第76-8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5章 钛改性MIL-101(Cr)类材料的制备及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| 第82-109页 |
5.1 引言 | 第82页 |
5.2 MIL-101(Cr)类材料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| 第82-87页 |
5.2.1 MIL-101(Cr)类材料的制备 | 第82-86页 |
5.2.2 MIL-101(Cr)类材料的催化性能测试 | 第86-87页 |
5.3 MIL-101(Cr)类材料合成方法的改进 | 第87-99页 |
5.3.1 水热法合成MIL-101(Cr)类材料存在的问题 | 第87页 |
5.3.2 无氟无溶剂快速合成MIL-101(Cr)类材料 | 第87-94页 |
5.3.3 无氟无溶剂条件下合成参数对MIL-101(Cr)类材料的影响 | 第94-98页 |
5.3.4 不同方法合成的MIL-101(Cr)类材料催化性能的测试 | 第98-99页 |
5.4 钛改性MIL-101(Cr)类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| 第99-104页 |
5.4.1 钛改性MIL-101(Cr)类材料的制备 | 第99-100页 |
5.4.2 钛改性MIL-101(Cr)类材料的表征 | 第100-104页 |
5.5 钛改性MIL-101(Cr)类材料氧化脱硫的性能研究 | 第104-107页 |
5.5.1 在DBT氧化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| 第104-106页 |
5.5.2 在 4,6-DMDBT氧化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| 第106-107页 |
5.5.3 催化剂循环使用能力的测试 | 第10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07-109页 |
结论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2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122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