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通信论文--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--语音信号处理论文

语音转换中声道谱参数变换算法的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8-9页
    1.2 语音转换技术的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1.3 语音转换的发展历程第9-11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工作内容安排第11-13页
第二章 语音转换基本原理概述第13-30页
    2.1 声音相关知识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发生原理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语音信号产生的线性系统模型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语音信号的特征分布第15页
    2.2 语音信号特征分析技术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分帧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语音信号时域特性分析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语音信号频域特性分析第18-19页
    2.3 语音信号的提取与合成第19-20页
    2.4 常见的声音信号特征参数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线性预测系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线谱频率参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第21-22页
    2.5 对齐特征参数第22-23页
    2.6 声道谱特征的转换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矢量量化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线性多变量回归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说话人插值模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4 高斯混合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5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2.7 韵律特征转换第27-28页
    2.8 评价语音转换系统性能的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8.1 客观评价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8.2 主观评价方法第29页
    2.9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改进粒子群优化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声道谱转换第30-4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3.2 人工神经网络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本概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人工神经网络的种类第31-32页
    3.3 RBF神经网络及学习算法第32-33页
    3.4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概述第33-34页
    3.5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RBF神经网络第34-35页
    3.6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声道谱特征参数转换第35-37页
    3.7 实验结果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主观评价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客观评价第38-39页
    3.8 结论第39-40页
第四章 自组织映射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声道谱参数转换第40-5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0页
    4.2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SOFM网络结构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聚类算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确定竞争层神经元个数以及初始权值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响度邻域第43-44页
    4.3 训练声道谱参数转换规则第44-45页
    4.4 语音转换系统流程及框图第45-46页
    4.5 实验结果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主观评价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客观评价第48-49页
    4.6 结论第49-50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0-52页
    5.1 工作总结第50-51页
    5.2 研究展望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55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SWAT模型细河流域的径流模拟
下一篇:A公司绩效管理优化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