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4 论文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| 第20-29页 |
2.1 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与理论发展 | 第20-21页 |
2.2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| 第21-24页 |
2.2.1 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| 第21页 |
2.2.2 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| 第21-22页 |
2.2.3 国际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| 第22-23页 |
2.2.4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| 第23-24页 |
2.3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式的研究 | 第24-28页 |
2.3.1 基于责任理论的评价模式 | 第24-26页 |
2.3.2 基于单一维度的评价模式 | 第26-27页 |
2.3.3 基于主要议题的评价模式 | 第27页 |
2.3.4 基于文献研究产生的思路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基于ISO26000等标准的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要素提炼与内涵分析 | 第29-43页 |
3.1 本研究中纺织企业的界定 | 第29-31页 |
3.2 基于相关标准的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要素提炼 | 第31-38页 |
3.2.1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的识别与筛选 | 第31-33页 |
3.2.2 ISO26000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2.3 基于ISO26000等标准的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要素提炼 | 第36-38页 |
3.3 基于ISO26000等标准的纺织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3.1 纺织企业的“管理体系”责任 | 第38页 |
3.3.2 纺织企业的“员工”责任 | 第38-39页 |
3.3.3 纺织企业的“环境”责任 | 第39-40页 |
3.3.4 纺织企业的“消费者”责任 | 第40页 |
3.3.5 纺织企业的“合规运营”责任 | 第40-41页 |
3.3.6 纺织企业的“社会贡献”责任 | 第4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的探索 | 第43-56页 |
4.1 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| 第43-44页 |
4.2 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4-50页 |
4.2.1 纺织企业的“管理体系”责任评价指标 | 第44-46页 |
4.2.2 纺织企业的“员工”责任评价指标 | 第46-47页 |
4.2.3 纺织企业的“环境”责任评价指标 | 第47-48页 |
4.2.4 纺织企业的“消费者”责任评价指标 | 第48-49页 |
4.2.5 纺织企业的“合规运营”责任评价指标 | 第49页 |
4.2.6 纺织企业的“社会贡献”责任评价指标 | 第49-50页 |
4.3 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50-55页 |
4.3.1 层次分析和三角白化权函数评价方法的介绍 | 第50-51页 |
4.3.2 层次分析-三角白化权函数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51-52页 |
4.3.3 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 | 第52-5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五章 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实例研究 | 第56-69页 |
5.1 纺织企业社会责任全方位评价的实例研究 | 第56-63页 |
5.1.1 H企业概况 | 第56页 |
5.1.2 H企业具体社会责任分析 | 第56-58页 |
5.1.3 评价指标选择 | 第58-59页 |
5.1.4 H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 | 第59-63页 |
5.2 纺织企业社会责任重点评价的实例研究 | 第63-68页 |
5.2.1 重点评价实例一 | 第63-66页 |
5.2.2 重点评价实例二 | 第66-6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6.1 结论 | 第69页 |
6.2 展望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附录一 | 第74-78页 |
附录二 | 第78-81页 |
附录三 | 第81-83页 |
附录四 | 第83-85页 |
附录五 | 第85-8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