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果树病虫害论文--柑桔类病虫害论文

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适合度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

摘要第8-11页
ABSTRACT第11-13页
缩略词与中英文对照表第14-17页
第1章 文献综述第17-29页
    1.1 褐色橘蚜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褐色橘蚜概述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褐色橘蚜的生物学特性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褐色橘蚜的危害方式及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褐色橘蚜对CTV的传播第18-19页
    1.2 柑橘衰退病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柑橘衰退病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柑橘衰退病的分布与危害第20页
    1.3 病毒-媒介昆虫-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寄主植物与媒介昆虫的互作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寄主植物与病毒的互作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媒介昆虫与病毒的互作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寄主植物-媒介昆虫-病毒的三者互作第23页
    1.4 EPG技术概述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EPG技术原理与发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EPG波形识别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EPG在昆虫传毒研究中的应用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EPG技术在植物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第26页
    1.5 柑橘衰退病的防治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弱毒株系的交叉保护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选育抗育品种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应用抗(耐)病砧木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媒介昆虫的防治第27-29页
第2章 引言第29-31页
第3章 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适合度的影响第31-47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供试昆虫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供试植株苗木准备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要仪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主要试剂(盒)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总核酸提取(Trizol法)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引物的合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cDNA的合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RT-PCR检测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PCR产物电泳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发育历期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种群增长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选择性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数据分析第38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供试植株准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发育历期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种群增长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选择性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CTV感染甜橙对褐色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43-45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45-47页
第4章 CTV感染及褐色橘蚜取食对甜橙生理生化的影响第47-59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供试昆虫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供试病毒及植物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主要仪器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主要试剂(盒)第47-48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氨基酸检测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蒽酮-硫酸比色法测总糖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相关抗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数据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不同处理甜橙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不同处理甜橙中总糖含量变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不同处理植株中碳氮比例变化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不同处理植株中防御酶活性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57-58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58-59页
第5章 CTV感染甜橙引起的信号防御反应差异第59-73页
    5.1 实验材料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供试病毒及植物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主要仪器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主要试剂(盒)第60页
    5.2 实验方法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橘蚜取食及CTV感染甜橙叶片中水杨酸及茉莉酸含量测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橘蚜取食及CTV感染甜橙叶片中乙烯含量检测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CTV感染引起的基因表达量差异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5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分析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RNA纯度和完整性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CTV感染及橘蚜取食植株引起的水杨酸含量变化差异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CTV感染及橘蚜取食植株引起的茉莉酸含量变化差异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CTV感染及橘蚜取食植株引起的乙烯含量变化差异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CTV感染引起的信号防御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第68-69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69-71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71-73页
第6章 外源水杨酸、茉莉酸处理对褐色橘蚜适合度的影响第73-79页
    6.1 材料与方法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供试昆虫、植物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水杨酸及茉莉酸的施用方法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水杨酸和茉莉酸处理对褐色橘蚜种群增长的影响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水杨酸和茉莉酸处理对褐色橘蚜选择性的影响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水杨酸和茉莉酸处理对褐色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6 数据处理第74页
    6.2 结果与分析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水杨酸和茉莉酸处理对褐色橘蚜种群增长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水杨酸和茉莉酸处理对褐色橘蚜选择性的影响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水杨酸和茉莉酸处理对褐色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第75-77页
    6.3 讨论第77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77-79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9-81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79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9页
致谢第89-91页
发表文章及参加课题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柑橘脉突病毒侵染性克隆构建及其基因沉默抑制子鉴定
下一篇:渐狭蜡蚧菌(Lecanicillium attenuatum)TN002菌株生物学及发酵条件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