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媒体议程与网络议程的对比研究--以《人民日报》和强国论坛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1 绪论 | 第7-2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7-8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8-12页 |
·国外关于议程设置的研究 | 第8-9页 |
·国内关于议程设置的研究 | 第9-12页 |
·已有研究的不足 | 第12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12-21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14页 |
·抽样 | 第14-18页 |
·参数设置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9-21页 |
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·基本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·传统媒体 | 第21页 |
·网络议程设置 | 第21-22页 |
·网络论坛(BBS) | 第22页 |
·议题 | 第22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·议程设置理论 | 第22页 |
·框架理论 | 第22-24页 |
·把关人理论 | 第24页 |
·意见领袖理论 | 第24-25页 |
3《人民日报》和强国论坛议题的关联性研究 | 第25-31页 |
·议题类型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议题来源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信息来源 | 第26-28页 |
·转载信息的出处 | 第28-29页 |
·强国论坛转载自传统媒体帖子出处 | 第29-31页 |
4《人民日报》和强国论坛议程设置的方式及基调 | 第31-36页 |
·议题产生的方式:针对性 VS 随意性 | 第31页 |
·议题表达的方式:理性 VS 感性 | 第31-34页 |
·基调:褒义VS 贬义 | 第34-36页 |
5 媒介间议程设置流向研究 | 第36-44页 |
·议题“共鸣效果” | 第39-40页 |
·议题的“溢散效果” | 第40-41页 |
·“议题传播的断裂”和“议题错位” | 第41-44页 |
6 研究验证与启示 | 第44-47页 |
·研究验证 | 第44页 |
·启示和建议 | 第44-45页 |
·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反思 | 第45-47页 |
7 总结 | 第47-49页 |
·小结 | 第47页 |
·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| 第47-49页 |
·、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47页 |
·、研究的不足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