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宋代县学记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前言第9-15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、思路和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-15页
第一章 宋代县学记概述第15-28页
    第一节 宋代县学记的释义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命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范围第16-17页
    第二节 宋代县学记的写作特征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写作模式化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内容史学性第19-22页
    第三节 宋代县学记的著录与传播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宋代县学记的著录情况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宋代县学记的传播方式第24-28页
第二章 宋代县学记的分布与影响因素第28-52页
    第一节 地域分布第28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原、关中地区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江淮、江南地区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西南及福建、两广地区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全国范围的县学记分布第39-41页
    第二节 时间分布第4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北宋时期分布与影响因素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南宋时期分布与影响因素第48-52页
第三章 宋代县学记的作者与写作功用第52-63页
    第一节 作者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群体特征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写作方式第56-59页
    第二节 写作功用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晓示后人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劝为县学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褒扬办学第61-63页
第四章 宋代县学记中的县学情况第63-75页
    第一节 县学的环境设施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县学的外部环境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县学的内部设施第65-69页
    第二节 县学的学习情况第69-7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学活动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学习课程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学生数量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课试第73-75页
第五章 宋代县学记的议论与用典第75-88页
    第一节 善于议论第75-8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论时文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论三代之治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论儒释道关系第80-82页
    第二节 长于用典第82-8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用语典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用事典第85-88页
第六章 宋代县学记的个案研究——以昆山县学记为例第88-100页
    第一节 昆山县学形制变化第88-92页
    第二节 教育思想的转变第92-95页
    第三节 县学记的文风变化第95-100页
结语第100-101页
参考文献第101-105页
附表一:《全宋文》中宋代县学记地域与时间一览表第105-122页
附表二:《全宋文》中县学记补遗第122-123页
附图:昆山县学图第123-125页
致谢第125-127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7页

论文共1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SWI/SNF复合物亚基调控细胞衰老及其相关机理研究
下一篇:基于φ-OTDR的光纤分布式宽频振动传感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