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、前言 | 第9-12页 |
·北京奥运后中国女排参加世界大赛轨迹 | 第9-10页 |
·2010 世界锦标赛综述 | 第10-12页 |
2、选题依据与意义 | 第12-16页 |
3、文献综述 | 第16-24页 |
·中国女排与世界排球强队的比较研究 | 第16-19页 |
·对国外排球竞赛管理、运动员相关研究 | 第19页 |
·对排球运动软性支持相关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对排球运动特征及新理论创新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对中国女排及世界女排发展趋势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对我国排球的研究 | 第22-24页 |
4、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5、研究内容与结果 | 第25-71页 |
·中国队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| 第25-34页 |
·年龄 | 第25-26页 |
·身高 | 第26-27页 |
·体重 | 第27-28页 |
·克托莱指数 | 第28页 |
·扣球高度 | 第28-31页 |
·拦网高度 | 第31-34页 |
·中国队与国外运动员技术参数的基本情况 | 第34-38页 |
·发球 | 第34-35页 |
·二传 | 第35-36页 |
·一传 | 第36页 |
·自由人 | 第36-37页 |
·防守 | 第37-38页 |
·中国队2010 世锦赛战术打法分析 | 第38-71页 |
·中国队vs 土耳其战术打法使用情况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中国队vs 加拿大战术打法使用情况分析 | 第42-46页 |
·中国队vs 韩国战术打法使用情况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中国队vs 多米尼加战术打法使用情况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中国队vs 俄罗斯战术打法使用情况分析 | 第53-57页 |
·中国队vs 日本战术打法使用情况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中国队vs 塞尔维亚战术打法使用情况分析 | 第61-65页 |
·中国队vs 波兰战术打法使用情况分析 | 第65-68页 |
·中国队vs 秘鲁战术打法使用情况分析 | 第68-71页 |
6、结论与建议 | 第71-78页 |
·结论 | 第71-75页 |
·技术存在短板、相持阶段把握机会能力欠缺、卡轮顽疾成中国女排亟待解决难题 | 第71-72页 |
·球队特长不突出、核心球员匮乏、战术老化落后世界强队 | 第72-73页 |
·快变战术失昔日风采、强攻点实力不足以负担整只队伍 | 第73页 |
·替补队员与主力队员差距明显,人才梯队出现断层 | 第73-74页 |
·复赛最后阶段体能下降明显、不足以支持队员完成战术策略 | 第74页 |
·频繁更迭教练是中国队在本次世锦赛失利的重要原因 | 第74-75页 |
·建议 | 第75-78页 |
·借鉴世界强队先进经验,为中国女排重新崛起夯实基础 | 第75页 |
·建立稳定高水平教练组班子,重塑中国女排风格 | 第75-76页 |
·加快队伍的梯队建设,学习世界先进战术打法,培养世界级强力接应 | 第76-78页 |
7、参考文献 | 第78-81页 |
8、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81-82页 |
9、附表 | 第82-84页 |
10、致谢 | 第84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