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男队在第50届世乒赛团体比赛中的战术特征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前言 | 第9-17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17-21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21页 |
·文献资料法 | 第17页 |
·录像统计法 | 第17-19页 |
·三段统计法 | 第19-20页 |
·逻辑分析法 | 第20-21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56页 |
·中国男队整体实力在三段的分布情况分析 | 第21页 |
·发抢段不同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| 第21-31页 |
·发球效果的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发球抢攻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| 第25-28页 |
·发球后控制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页 |
·接抢段不同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| 第31-42页 |
·接发球效果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接发球连续攻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接发球控制后抢攻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接发球连续控制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接发球抢攻后控制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页 |
·相持段不同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| 第42-56页 |
·相持段战术线路组合的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发球轮、接发球轮的相持段效果对比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进入相持第一板的战术衔接情况分析 | 第45-55页 |
·小结 | 第55-56页 |
4 结论 | 第56-57页 |
5 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0-61页 |
7 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