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村改居”社区服务实证研究--基于供给与需求的分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依据 | 第12-14页 |
1.3.1 理论依据 | 第12-13页 |
1.3.2 现实依据 | 第13-14页 |
1.4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4.1 国外文献研究 | 第14页 |
1.4.2 国内文献研究 | 第14-17页 |
1.4.3 研究状况述评 | 第17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7-18页 |
1.5.2 问卷调查法 | 第18页 |
1.5.3 访谈法 | 第18页 |
1.6 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“村改居”社区服务需求 | 第19-34页 |
2.1 困难家庭服务需求 | 第19-21页 |
2.1.1 困难家庭样本基本情况 | 第19-20页 |
2.1.2 困难家庭的服务需求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2 老年人服务需求 | 第21-24页 |
2.2.1 老年人样本基本情况 | 第21-22页 |
2.2.2 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3 青少年服务需求 | 第24-27页 |
2.3.1 青少年样本基本情况 | 第24-25页 |
2.3.2 青少年的服务需求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4 残障人士服务需求 | 第27-30页 |
2.4.1 残障人士样本基本情况 | 第27-28页 |
2.4.2 残障人士的服务需求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5 社区居民服务需求 | 第30-34页 |
2.5.1 社区居民样本基本情况 | 第30-31页 |
2.5.2 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分析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“村改居”社区服务的供给现状 | 第34-38页 |
3.1 困难家庭的服务供给 | 第34页 |
3.1.1 物质供给 | 第34页 |
3.1.2 子女服务、实用性信息及培训供给 | 第34页 |
3.2 老年人的服务供给 | 第34-35页 |
3.2.1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 | 第34页 |
3.2.2 健康知识讲座及义诊服务供给 | 第34-35页 |
3.2.3 情感支持服务供给 | 第35页 |
3.3 青少年的服务供给 | 第35-36页 |
3.3.1 休闲娱乐服务供给 | 第35页 |
3.3.2 社会参与服务供给 | 第35-36页 |
3.3.3 工作技能培训供给 | 第36页 |
3.3.4 关于人生价值观、人际交往服务供给 | 第36页 |
3.3.5 辅导服务供给 | 第36页 |
3.4 残障人士的服务供给 | 第36-37页 |
3.4.1 康复服务供给 | 第36-37页 |
3.4.2 就业技能培训、娱乐活动服务供给 | 第37页 |
3.5 社区居民的服务供给 | 第37-38页 |
3.5.1 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供给 | 第37页 |
3.5.2 文化设施供给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“村改居”社区服务供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1“村改居”社区服务供需存在的问题 | 第38页 |
4.2“村改居”社区服务供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2.1 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偏低,队伍人员不足 | 第38页 |
4.2.2 供给主体缺乏协调和配合 | 第38-39页 |
4.2.3 落后和狭隘的意识观念 | 第39-40页 |
4.2.4 资金来源单一,经费投入不足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推动“村改居”社区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| 第41-44页 |
5.1 拓展社区服务项目 | 第41-42页 |
5.2 提升社区服务人员水平 | 第42页 |
5.3 改变居民落后观念、提高居民素质促进居民 | 第42-43页 |
5.4 落实社区服务政策 | 第43页 |
5.5 集中资源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