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一、通谋虚伪表示概述 | 第10-18页 |
| (一)通谋虚伪表示的概念及构成 | 第10-11页 |
| (二)通谋虚伪表示在民法体系中的定位 | 第11-12页 |
| (三)通谋虚伪表示与类似行为的关系 | 第12-16页 |
| (四)通谋虚伪表示的适用范围 | 第16-18页 |
| 二、通谋虚伪表示的效力 | 第18-25页 |
| (一)通谋虚伪表示的立法例 | 第18-19页 |
| (二)意思表示的解释 | 第19-21页 |
| (三)通谋虚伪表示在当事人之间的效力 | 第21页 |
| (四)通谋虚伪表示对第三人的效力 | 第21-25页 |
| 三、通谋虚伪表示制度的中国立法现状及司法实践 | 第25-37页 |
| (一)现行立法中的相关制度 | 第25-28页 |
| (二)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案例 | 第28-35页 |
| (三)现行立法之检讨 | 第35-37页 |
| 四、我国通谋虚伪表示制度的重构 | 第37-44页 |
| (一)通谋虚伪表示制度的设立 | 第37-38页 |
| (二)信赖保护方式的选择 | 第38-41页 |
| (三)现行相关制度的存废 | 第41-42页 |
| (四)现行法下的司法建议 | 第42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