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原子能技术论文--核反应堆工程论文--反应堆安全与控制论文--反应堆安全论文

AP1000典型事故工况瞬态热工水力特性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主要符号表第13-18页
1 绪论第18-3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-2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AP/CAP系列压水堆实验研究现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AP/CAP系列压水堆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热工水力系统程序发展现状第30-33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33-35页
2 AP1000瞬态热工水力系统程序RETAC开发验证第35-69页
    2.1 数学物理模型第35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堆芯模型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模型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电加热稳压器模型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主泵模型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模型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临界流模型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辅助模型第54-55页
    2.2 RETAC程序开发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系统节点划分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数值方法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程序结构第57-58页
    2.3 RETAC程序验证第58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稳态结果对比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于RELAP5的程序验证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基于LOFTRAN的程序验证第64-6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67-69页
3 RETAC在AP1000瞬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第69-86页
    3.1 失流事故第69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部分失流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完全失流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泵卡轴第75-77页
    3.2 SG二次侧给水温度降低事故第77-78页
    3.3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误开启事故第78-82页
    3.4 自动降压系统误开启事故第82-8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84-86页
4 基于RELAP5的AP1000小破口失水事故分析第86-107页
    4.1 AP1000的RELAP5建模第86-89页
    4.2 稳态特性分析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稳态调试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稳态计算结果第91页
    4.3 小破口失水事故瞬态特性分析第91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小破口失水事故序列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系统总的响应第93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非能动余热排出特性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非能动安全注入特性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自动降压系统喷放特性第10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节第105-107页
5 AP1000小破口失水事故ADS-4 液滴夹带特性分析第107-118页
    5.1 液滴夹带模型第107-109页
    5.2 RELAP5程序结构第109-111页
    5.3 RELAP5源代码修改与编译第111-112页
    5.4 AP1000典型小破口事故分析第112-116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节第116-118页
6 结论与展望第118-122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118-119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119-120页
    6.3 未来展望第120-122页
参考文献第122-130页
附录 RELAP5液滴夹带子程序hzflow的源代码修改第130-132页
致谢第132-13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3-136页

论文共1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有机固体废弃物高效产沼技术研究
下一篇:种植型潜流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尾水深度处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