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附属信息与证据客观真实性判断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引言第9-10页
第二章 附属信息概述第10-17页
    第一节 附属信息概念第10-11页
    第二节 附属信息的特征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固定性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独立性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分散性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根源性第12页
    第三节 附属信息的类型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环境信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固有属性信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运行规律信息第13-14页
    第四节 附属信息的地位与作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附属信息的地位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附属信息的作用第15页
    第五节 依据附属信息对证据客观真实性审查存在的问题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研究滞后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法律规定有限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责任分配认定困难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忽略其独立价值第16-17页
第三章 客观真实性理论争议与审查困境第17-27页
    第一节 证据客观真实性概念第17-19页
    第二节 客观真实性的理论争议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推崇客观性的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否定客观性的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修正的客观性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客观真实性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第三节 客观真实性审查困境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审查对象不够明确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审查主体范围过窄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审查程序规定欠缺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审查标准模糊第26-27页
第四章 附属信息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与作用第27-41页
    第一节 附属信息的特征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附属信息的固定性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附属信息的独立性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附属信息的分散性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附属信息的根源性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第二节 附属信息的类型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环境信息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固有属性信息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运行规律信息对客观真实性判断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第三节 附属信息在不同类型证据中的作用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物证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书证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当事人陈述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证人证言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勘验笔录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鉴定意见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七、视听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八、电子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5-36页
    第四节 附属信息在证据审查不同阶段中的作用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收集阶段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保全阶段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质证阶段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审判阶段的客观真实性审查判断第38页
    第五节 附属信息在审查证据客观性、真实性方面中的作用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附属信息在客观性审查判断中的作用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附属信息在真实性审查判断中的作用第39-41页
第五章 证据客观真实性判断的方法第41-48页
    第一节 原始性审查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审查证据是否来自于案发现场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审查证据是否保全得当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审查证据内容是否遭到修改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审查证据记录是否详细第42-43页
    第二节 一致性审查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审查形式是否一致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审查内容是否一致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审查记录是否一致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审查衔接是否一致第45页
    第三节 完整性审查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审查外观是否完整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审查属性是否完整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审查信息是否完整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审查完整性程度第47-48页
第六章 证据客观真实性审查规则第48-51页
    第一节 目标明确第48-49页
    第二节 类型清楚第49页
    第三节 系统审查第49-50页
    第四节 区别主次第50页
    第五节 结构还原第50-51页
结束语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即时学习与机器学习的重症病人的自适应状态监测
下一篇:基于分析谱图识别比对的高分子材料一致性判定系统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