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发展趋势第15页
    1.4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6页
    1.5 创新之处第16-17页
2 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相关理论概述第17-30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使命与历史使命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大学生历史使命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第18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马克思主义使命观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内容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以“中国梦”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担当精神教育第25-26页
    2.4 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必要性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的必然选择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应对国际环境新变化的必要手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迎接中国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第28-2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3 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0-39页
    3.1 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大学生对历史使命认知存在偏差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大学生对历史使命教育接受度较低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家庭教育中对历史使命教育的忽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家庭教育培养目标过于功利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高校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高校教育载体缺乏全面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社会教育与家庭、高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第33页
    3.2 当代学生历史使命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特点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大学生对自身社会角色认知不清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高校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高校历史使命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社会消极价值观带来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互联网+时代的负面作用第37-38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4 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对策第39-49页
    4.1 激发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倡导大学生人文关怀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尊重大学生使命主体地位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引导大学生正确界定社会角色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培养大学生理性人格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激发大学生使命主题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第41-42页
    4.2 营造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坚持家庭中主流价值观不动摇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加强家庭教育中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统一第43页
    4.3 丰富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方式方法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历史使命教育载体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者的专业素养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增加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专业课程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利用榜样力量树立大学生历史使命理想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第46-47页
    4.4 优化社会教育环境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改善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环境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构建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合力机制第4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生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
下一篇: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遗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