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--转动机件论文--轴承论文--滚动轴承论文

深沟球轴承热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s第7-8页
1 绪论第15-23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与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滚动轴承生热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滚动轴承热分析研究第18-21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的总结第21-22页
    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22-23页
2 滚动轴承接触理论及动力学分析第23-37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2.2 轴承的基本结构计算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轴承基本参数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轴承主曲率与曲率差函数第25-26页
    2.3 轴承赫兹接触理论计算和分析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点接触理论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赫兹线接触理论第30-32页
    2.4 轴承承载动力学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轴承的负荷分布特征: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球轴承承载动力学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3 深沟球轴承生热、传热研究及热传递网络模型第37-5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7页
    3.2 轴承生热量计算模型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近似计算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Palmgren生热量计算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Harris经验公式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轴承生热量分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轴承发热量总结第40页
    3.3 生热量计算界面设计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Matlab GUI界面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深沟球轴承生热计算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生热数据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4 热网络节点划分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热传递阻值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轴承热阻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热分析示意图第45-47页
    3.5 节点温度场求解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热网络方程组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热网络中的热阻计算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热分析程序求解界面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热分析结果第5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4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轴承温度场及热应变耦合分析第51-6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1页
    4.2 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0 有限元理论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热分析简介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热分析相关理论第52-54页
    4.3 轴承稳态温度场仿真分析过程第54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轴承有限元仿真过程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轴承温度场结果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 4.4 温升影响因素的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4.5 本章总结第63-64页
5 深沟球轴承温度场试验研究第64-7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64页
    5.2 轴承温升试验方案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试验目的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试验原理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试验装置第65-66页
    5.3 试验步骤第66-67页
    5.4 试验结果分析第67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密封圈对温升的影响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径向载荷对温升的影响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注脂量对轴承温升的影响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轴承瞬态温升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仿真与试验数据的对比第76-7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6 总结与展望第78-8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8-79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3页
作者简历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翻译文化观视野下的创造性忠实--以王安忆《长恨歌》的法译为例
下一篇:中国A股市场羊群效应研究--基于CSAD及拓展CSAD模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