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封市清明上河园景观意象构建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4.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| 第12-13页 |
1.4.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| 第13-14页 |
1.4.3 清明上河园研究现状及水平 | 第14-15页 |
1.5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5-19页 |
1.5.1 景观 | 第15页 |
1.5.2 景观意象 | 第15-16页 |
1.5.3 主题公园 | 第16-17页 |
1.5.4 视觉思维 | 第17-18页 |
1.5.5 体验营销 | 第18页 |
1.5.6 场景再现表达方法 | 第18页 |
1.5.7 景观意象的认知结构 | 第18-19页 |
1.6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7 研究方法和框架 | 第19-22页 |
1.7.1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7.2 研究框架 | 第21-22页 |
2 清明上河园历史文化背景 | 第22-32页 |
2.1 宋代历史文化背景 | 第22-23页 |
2.2 开封历史文化背景 | 第23-24页 |
2.2.1 开封的历史起源与演变 | 第23-24页 |
2.2.2 北宋时期开封城市形态概况 | 第24页 |
2.3 开封市文化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导向 | 第24-29页 |
2.3.1 民俗文化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 | 第26页 |
2.3.2 庙会文化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 | 第26-27页 |
2.3.3 饮食文化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 | 第27-28页 |
2.3.4 公园文化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 | 第28-29页 |
2.4 清明上河园概况 | 第29-31页 |
2.4.1 地理位置与现状 | 第30页 |
2.4.2 开发过程及经济状况 | 第30-31页 |
2.5 开封历史文化对清明上河园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 清明上河园与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意象关联 | 第32-42页 |
3.1 《清明上河图》概述 | 第32-35页 |
3.1.1 商铺建筑 | 第33-34页 |
3.1.2 山水树石 | 第34-35页 |
3.2 “图”与“园” | 第35-37页 |
3.2.1 《清明上河图》是清明上河园的“魂” | 第35-36页 |
3.2.2 清明上河园是《清明上河图》的“体” | 第36-37页 |
3.3 相似景观意象构建案例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3.1 “小说”与“园” | 第37-39页 |
3.3.2 “诗文”与“园” | 第39-40页 |
3.4 景观设计中的意象关联 | 第40-42页 |
4 清明上河园景观意象构建探究 | 第42-73页 |
4.1 景观意象设计原则 | 第43-45页 |
4.1.1 内外兼修—整体性 | 第43-44页 |
4.1.2 突出特点—地域性 | 第44页 |
4.1.3 文化传承—原真性 | 第44-45页 |
4.2 清明上河园环境要素意象分析 | 第45-63页 |
4.2.1 景观空间格局 | 第46-47页 |
4.2.2 建筑形态与布局 | 第47-50页 |
4.2.3 街区特色和商铺风格 | 第50-52页 |
4.2.4 园路布置 | 第52-53页 |
4.2.5 植物景观 | 第53-58页 |
4.2.6 景观小品 | 第58-59页 |
4.2.7 服饰与表演 | 第59-63页 |
4.3 清明上河园景观意象构建方法 | 第63-67页 |
4.3.1 视觉景观场景模拟—以假乱真 | 第63-64页 |
4.3.2 活动设置主客互动—情景投入 | 第64-65页 |
4.3.3 游园形式穿越体验—时空转换 | 第65-66页 |
4.3.4 主题表演渲染氛围—回味宋城 | 第66-67页 |
4.4 清明上河园景观序列对意象构建的作用 | 第67-71页 |
4.4.1 前导序列 | 第68页 |
4.4.2 发展序列 | 第68-69页 |
4.4.3 高潮序列 | 第69-70页 |
4.4.4 尾声序列 | 第70-71页 |
4.4.5 总体空间序列 | 第71页 |
4.5 基于清明上河园景观意象的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| 第71-72页 |
4.6 清明上河园景观意象构建的意义和启示 | 第72-73页 |
5 对清明上河园景观意象构建的一些建议 | 第73-77页 |
5.1 局部改造 | 第73-74页 |
5.2 完善基础设施 | 第74-75页 |
5.3 重构交通网络 | 第75页 |
5.4 加强旅游协作 | 第75-77页 |
6 结论与不足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4页 |
附录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