秸秆发电企业成本与补偿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3 研究评述 | 第17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7-20页 |
1.3.1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本文创新点 | 第18页 |
1.3.3 本文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理论与方法概述 | 第20-30页 |
2.1 传统成本理论 | 第20-22页 |
2.1.1 成本的实质 | 第20页 |
2.1.2 成本的构成 | 第20-21页 |
2.1.3 成本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2.2 大循环成本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4 外部性理论 | 第24-27页 |
2.5 补偿理论 | 第27页 |
2.6 数据包络分析法 | 第27-29页 |
2.6.1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原理 | 第27-28页 |
2.6.2 DEA的实施过程 | 第28-29页 |
2.6.3 DEA的优点 | 第29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秸秆发电企业现状及主要成本因素分析 | 第30-37页 |
3.1 三种发电方式流程简介 | 第30-31页 |
3.1.1 秸秆直接燃烧发电 | 第30页 |
3.1.2 秸秆混燃发电 | 第30-31页 |
3.1.3 秸秆气化发电 | 第31页 |
3.2 秸秆发电企业主要成本因素 | 第31-33页 |
3.2.1 燃料成本 | 第31-32页 |
3.2.2 生产期间直接发生的水电费用 | 第32页 |
3.2.3 职工工资及福利费 | 第32页 |
3.2.4 修理费 | 第32页 |
3.2.5 折旧费用 | 第32-33页 |
3.2.6 财务费用 | 第33页 |
3.3 现行政府补偿政策 | 第33-35页 |
3.4 采用DEA进行成本及补偿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秸秆发电企业DEA模型选取及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7-44页 |
4.1 模型选取 | 第37页 |
4.1.1 DEA模型 | 第37页 |
4.1.2 秸秆发电企业的特点及模型选取 | 第37页 |
4.2 CCR模型原理 | 第37-40页 |
4.3 秸秆发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40-43页 |
4.3.1 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原则 | 第40-41页 |
4.3.2 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41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CCR模型在秸秆发电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| 第44-52页 |
5.1 HS企业概况 | 第44页 |
5.2 企业相关指标数据整理 | 第44-47页 |
5.3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| 第47-51页 |
5.3.1 对数据的综合阐述 | 第47页 |
5.3.2 对投入指标的改进分析 | 第47-50页 |
5.3.3 数据分析结论 | 第50-5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6章 秸秆发电企业成本补偿方式 | 第52-56页 |
6.1 政府补偿 | 第52-53页 |
6.1.1 财政补偿 | 第52-53页 |
6.1.2 税收优惠政策 | 第53页 |
6.1.3 金融优惠政策 | 第53页 |
6.2 电价补偿 | 第53-54页 |
6.3 利益相关者补偿 | 第54-55页 |
6.3.1 项目补偿 | 第54页 |
6.3.2 技术补偿 | 第54页 |
6.3.3 特定对象补偿 | 第54-55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