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1.2.2 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 | 第13-14页 |
1.2.3 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 | 第14-15页 |
1.2.4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 | 第15-16页 |
1.2.5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6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理论基础 | 第19-25页 |
2.1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概念及内容 | 第19-22页 |
2.1.1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定义 | 第19页 |
2.1.2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2.1.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 | 第20-21页 |
2.1.4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容 | 第21-22页 |
2.2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2.2.1 规模经济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2 服务共享理论 | 第23页 |
2.2.3 流程再造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 | 第25-34页 |
3.1 财务管理模式对比研究 | 第25-28页 |
3.1.1 分散与集中的对比 | 第25-26页 |
3.1.2 集中与共享的对比 | 第26-28页 |
3.1.3 共享与外包的对比 | 第28页 |
3.2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分类 | 第28-30页 |
3.2.1 基本型财务共享模式 | 第29页 |
3.2.2 市场型财务共享模式 | 第29-30页 |
3.2.3 高度市场型财务共享模式 | 第30页 |
3.2.4 独立公司型财务共享模式 | 第30页 |
3.3 企业集团选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影响因素 | 第30-34页 |
3.3.1 企业战略规划 | 第31页 |
3.3.2 企业生命周期 | 第31-32页 |
3.3.3 企业资源配置 | 第32-33页 |
3.3.4 企业经营范围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业务设计 | 第34-45页 |
4.1 组织结构设计 | 第34-36页 |
4.1.1 完全独立的共享中心 | 第34-35页 |
4.1.2 依附于财务部的共享中心 | 第35-36页 |
4.1.3 多个财务共享中心 | 第36页 |
4.2 流程再造设计 | 第36-40页 |
4.2.1 费用报销流程 | 第37-38页 |
4.2.2 资金管理流程 | 第38-39页 |
4.2.3 资产管理流程 | 第39页 |
4.2.4 全面预算流程 | 第39-40页 |
4.2.5 档案管理流程 | 第40页 |
4.3 信息系统设计 | 第40-43页 |
4.3.1 ERP系统 | 第40-41页 |
4.3.2 影像扫描系统 | 第41-42页 |
4.3.3 网络报销系统 | 第42页 |
4.3.4 银企互联系统 | 第42-43页 |
4.4 业绩评价系统设计 | 第43-45页 |
4.4.1 六西格玛管理法 | 第43-44页 |
4.4.2 平衡计分卡法 | 第44-45页 |
第五章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与控制 | 第45-53页 |
5.1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原则 | 第45-46页 |
5.1.1 成本与收益兼顾原则 | 第45页 |
5.1.2 切合实际与循序渐进原则 | 第45-46页 |
5.1.3 自上而下与层层递进原则 | 第46页 |
5.1.4 定期评价与持续完善原则 | 第46页 |
5.2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风险 | 第46-47页 |
5.2.1 流程风险 | 第46-47页 |
5.2.2 系统风险 | 第47页 |
5.2.3 人员转型风险 | 第47页 |
5.2.4 变革心理风险 | 第47页 |
5.3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 | 第47-53页 |
5.3.1 评估财务共享服务内容 | 第47-48页 |
5.3.2 培养财务共享服务执行文化 | 第48-49页 |
5.3.3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组织结构 | 第49-50页 |
5.3.4 重造财务共享服务流程 | 第50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3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附录A 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) | 第60页 |